讬志的意思、讬志的详细解释
讬志的解释
寄托情志。 晋 慧远 《万佛影铭》:“ 远 昔寻先师,奉侍歷载,虽啟蒙慈训,託志玄籍,每想奇闻,以篤其诚。”《<参同契>自序》“循游寥廓,与鬼为隣” 宋 朱熹 注:“循游寥廓者,游心旷渺,託志虚无。” 元 袁裒 《求志赋》:“古人以赋託志,或比拟贤哲,或寓情幽怨,或述己出处,若愍志、復志、述志之类非一。”
词语分解
- 讬的解释 讬 (託) ō 同“托”④讬⑦。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讬志”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讬”和“志”构成,读作tuō zhì。其核心含义为“通过特定方式寄托志向或情感”,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境。根据《汉语大词典》,“讬”通“托”,表示依托、借物表意;“志”指心志、抱负,二者结合后引申为借由文字、行为或物象含蓄表达内心志向。
从语义结构分析:
- 本义:以隐晦手法抒发个人理想,例如《文心雕龙》中提到“诗人讬志,婉而成章”,指文人通过诗歌婉转传递抱负。
- 引申义:扩展为通过具体事物寄托情感,如王逸《楚辞章句》注“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皆讬志于物”,说明借自然物象象征品格。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典文献解读、文学批评领域仍具专业价值。例如《文心雕龙义证》中强调“讬志须符理致,不可虚设比附”,体现了其在传统文论中的规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
“讬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ō zhì,其核心含义是寄托情志,指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内心情感或志向。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本义:将情感、志向寄托于具体事物或行为中。例如通过诗文、艺术创作或哲思表达内心世界。
- 延伸义:在古代文献中,也隐含借助他人智慧或自然哲理来完善自身追求的意味。
二、出处与引证
- 晋代文献:
慧远在《万佛影铭》中写道:“託志玄籍,每想奇闻,以篤其诚”,意为通过研读玄学典籍寄托志向,坚定信念。
- 宋代注解:
朱熹注《参同契》时提到“循游寥廓者,游心旷渺,託志虚无”,形容以虚无之境寄托高远心志。
- 元代用例:
袁裒《求志赋》中“古人以赋托志”,说明古人通过赋体文学抒发情志。
三、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用于描述诗词、书画等创作中情感的表达。
- 哲学思辨:指借玄学、自然规律等探索人生志向,如“託志玄籍”。
- 人际交往:古代语境中偶尔引申为向他人请教、借助外力实现目标。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寄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 成语关联:常与“託物寓感”“託物陈喻”等并提,均属寄托情志的修辞手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代至元代文献原文,或结合权威词典(如)深入理解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隘窘百室变辞扁鍼不食之地超速潮头弛坏村潭大舅爷弹剑丹甍稻畦大人家掉三寸舌梵堂怫恚府守高跟鞋胍肫軲轮蛊杀化育家货酒龄机幸给养恐呵来致旅枕眊眼没好气莫德格玛抢工签事潜演气色企至阙违羣黎三十六苑山谷体誓清时术豕彘戍旗四诊摊本棠橹贪悋贪重陶衣挺觉筳篿偷曲秃露兔目讬家喂养跹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