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二经的意思、十二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二经的解释

(1).指《春秋》。因其记载 春秋 鲁国 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庄子·天道》:“ 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陆德明 释文:“説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一説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按: 陆 引前二说,恐非。因先 秦 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 汉 代。

(2).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 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卷五。

(3).即十二经脉。《素问·诊要经终论》:“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王冰 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二经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三重含义,分别涉及中医学、儒家经典及天文历法领域,具体释义如下:


一、中医学:人体经络系统

指人体十二正经的统称,为经络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首尾相连,构成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的理论基础。

来源:《黄帝内经·灵枢》(如《经脉》篇系统论述十二经循行);《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


二、儒家经典:六经的扩展

部分文献中将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进一步细分为十二部,称为“十二经”。此说源于汉代经学发展,如《庄子·天道》提及“十二经”之名,后世学者认为可能指六经加六纬(纬书),或指《春秋》十二公纪年。唐代唐文宗时期刻《开成石经》,收录十二部经典(《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要标志。

来源:《庄子·天道》;《汉书·艺文志》;《开成石经》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三、天文历法:时间划分术语

古代历法曾将一年分为十二个节气月,每月对应一经,合称“十二经”。此概念见于《春秋繁露》等文献,用以描述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规律,如:“天之道,终而复始……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各有经,谓之十二经。”

来源: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淮南子·天文训》。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中医大辞典》及经典古籍原文。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权威参考可查阅:

  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收录《黄帝内经》《庄子》等典籍
  2. 中华典藏网(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提供《汉书》《春秋繁露》校注本
  3. 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https://www.beilin-museum.com/)展示《开成石经》实物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经”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经典文献释义

  1. 指《春秋》
    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十二位国君(隐公至哀公)的史事而得名。另有说法认为包含“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六纬”(纬书),或《易经》上下经加“十翼”(注释)。

  2. 儒家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时期刻于国子学石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此举强化了儒家经典地位,尤其《孝经》因唐代统治者推崇而受重视。


二、中医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分为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共十二条,具有表里相合、脏腑络属的特点。具体包括:


三、其他释义

部分文献提及“十二经”可能指《庄子》中孔子所述的古籍,但此说存疑,因纬书及《易传》成书时间较晚。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来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或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饱载偪勒惨颜蚩蚩蠢蠢大科单弦儿道生草雕鸢敌忾栋鄂部分体覆埋富平侯干菜格正贯例骇政恒制翚服辉华笳吟京雒净心峻网冷齿六义附庸龙衮氀毼没准儿蒙衫面毛木公金母脑后能官鹏翼破巢余卵乾打垒青斾崎倾棋肆劝激曲曲弯弯慎节神媛神子守口如瓶刷地霜菅塔吊汤爆肚桃花源天骄王荆公体王旨相出没乡瓜子陷脱小箛斜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