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經的意思、十二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經的解釋

(1).指《春秋》。因其記載 春秋 魯國 十二公的史事,故稱。一說,指六經,六緯,或《易》上、下經加十翼。《莊子·天道》:“ 孔子 西藏書於 周 室……往見 老耼 ,而 老耼 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説。” 陸德明 釋文:“説者雲:《詩》、《書》、《禮》、《樂》、《易》、《春秋》之經,又加六緯合為十二經也。一説雲:《易》上、下經并十翼為十二。又一雲:《春秋》十二公經也。”按: 陸 引前二說,恐非。因先 秦 無緯書;《易》之十翼成書于 漢 代。

(2).指儒家的十二部經書。 唐文宗 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參閱 清 成瓘 《篛園日劄》卷五。

(3).即十二經脈。《素問·診要經終論》:“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王冰 注:“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則十二經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 唐 張守節 正義:“《八十一難》雲:‘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輸為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二經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三重含義,分别涉及中醫學、儒家經典及天文曆法領域,具體釋義如下:


一、中醫學:人體經絡系統

指人體十二正經的統稱,為經絡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包含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這十二條經脈首尾相連,構成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是針灸、推拿等中醫診療的理論基礎。

來源:《黃帝内經·靈樞》(如《經脈》篇系統論述十二經循行);《針灸甲乙經》(晉·皇甫谧)。


二、儒家經典:六經的擴展

部分文獻中将儒家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進一步細分為十二部,稱為“十二經”。此說源于漢代經學發展,如《莊子·天道》提及“十二經”之名,後世學者認為可能指六經加六緯(緯書),或指《春秋》十二公紀年。唐代唐文宗時期刻《開成石經》,收錄十二部經典(《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成為儒學經典體系的重要标志。

來源:《莊子·天道》;《漢書·藝文志》;《開成石經》碑林(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三、天文曆法:時間劃分術語

古代曆法曾将一年分為十二個節氣月,每月對應一經,合稱“十二經”。此概念見于《春秋繁露》等文獻,用以描述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規律,如:“天之道,終而複始……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各有經,謂之十二經。”

來源: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淮南子·天文訓》。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中醫大辭典》及經典古籍原文。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權威參考可查閱: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收錄《黃帝内經》《莊子》等典籍
  2. 中華典藏網(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提供《漢書》《春秋繁露》校注本
  3. 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https://www.beilin-museum.com/)展示《開成石經》實物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經”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經典文獻釋義

  1. 指《春秋》
    因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十二位國君(隱公至哀公)的史事而得名。另有說法認為包含“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與“六緯”(緯書),或《易經》上下經加“十翼”(注釋)。

  2. 儒家十二部經書
    唐文宗時期刻于國子學石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此舉強化了儒家經典地位,尤其《孝經》因唐代統治者推崇而受重視。


二、中醫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人體經絡系統的主體,分為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共十二條,具有表裡相合、髒腑絡屬的特點。具體包括:


三、其他釋義

部分文獻提及“十二經”可能指《莊子》中孔子所述的古籍,但此說存疑,因緯書及《易傳》成書時間較晚。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來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文獻或醫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着半…不…葆光筆答禅和赤仄垂憫慈寵磁體倒大放賬風蟲風禁鳳頭冠焚谷拊楗覆驗官局骨骸姑胥台蚶鲊悍壯圜牆湖綠檢遏堅貞芥舟解作經闆浄律鹫翎聚散亢熱溘盡控辭雷赴兩上領獵鹿林黃樓盤面杖麋耗末衡偏辭披堆俔俔前緒焭單七椀人牙兒三人成市虎申暢剩女生食說啰說皂書疏筍籮脫鞲下碇稅仙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