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長的意思、使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長的解釋

(1).上司。屬員對主管官的稱呼。《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三年》:“吾儕捐父母妻子,為人客戰,千裡送死,而使長復不存恤,奈何?”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其生長富貴,本不知艱難,一但仕宦,便為此官,逐司隻有使長一人可相拘轄。”

(2). 金 元 時奴仆對主人的稱呼。也稱作“侍長”。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院公雲﹞夜來兩個小使長把牆頭上花都折壞了。” 明 《殺狗記·安童将命》:“老漢姓 王 ,名 老實 ,西郊外居住,從來伏侍 孫 宅使長至今,已過兩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使長”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在不同時代和語境中用法有所差異:

一、上司或主管官員的稱呼

  1. 定義:指下屬對上級官員的尊稱,相當于“上司”或“長官”。
  2. 曆史背景:多見于宋元文獻。例如《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三年》中記載士兵對将領的稱呼,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也提到官員間的隸屬關系。
  3. 典型例句:“吾儕捐父母妻子,為人客戰……而使長復不存恤,奈何?”(《資治通鑒》)。

二、奴仆對主人的稱呼

  1. 定義:金元時期奴仆對主人的稱謂,也作“侍長”。
  2. 曆史背景:元代雜劇和明代南戲中常見此用法,如元白樸《牆頭馬上》提及“小使長”指稱家中幼主,明代《殺狗記》中王老實自稱“伏侍孫宅使長”。
  3. 典型例句:“常言道:‘一歲使長百歲奴’。”(元·白樸《牆頭馬上》)。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金元時期白話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使長》的意思

《使長》是一個漢字詞組,通常用作動詞短語。它的意思是促進、使增長或使發展。該詞組常用于描述某種力量、因素或條件對某種事物的積極影響。

《使長》的部首和筆畫

《使長》的部首是「人」,總共由13個部首組成。它的部首「人」表示了與人有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0劃。

《使長》的來源

《使長》作為一個詞組,來源于古代漢語。漢字的形成和演變經曆了數千年的曆史,很多詞語的含義和用法都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和發展的。

《使長》的繁體字

《使長》的繁體字為「使長」。繁體字是傳統的漢字形式,主要在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使用。繁體字在結構上更為複雜,筆畫較多。

古時候《使長》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使長」這個詞組可能采用不同的漢字寫法。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一些差異。然而,它的基本意思仍然保持不變。

《使長》的例句

1. 飲食健康能使長身體。

2. 優秀的教育環境會使長知識的面積。

《使長》的組詞

1. 促使長:促進增長。

2. 使之長久:使其持續時間較長。

《使長》的近義詞

1. 促進:推動、加快。

2. 促長:促進增長。

《使長》的反義詞

1. 限制:制約、束縛。

2. 阻礙:妨礙、阻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