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平鼓的意思、太平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平鼓的解释

(1).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馀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 清 王夫之 《杂物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太平鼓》。

(2).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 唐 张祜 《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是 唐 时已有此类舞蹈。 宋 代民间有鼓笛拍板演唱,名“打断”, 政和 初年禁用鼓板唱北曲,民间改名曰:“太平鼓”。 明 清 时民俗,春节期间,使儿童挝鼓跳舞,歌“太平年”,为迎年之乐,亦名“太平鼓”,为古代腊鼓逐疫之遗风。现流行于 河北 、 东北 、 内蒙 东部等地农村的民间曲艺“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灯市》、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太平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太平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乐器构造与表演形式

太平鼓由带长柄的铁圈(直径40-50厘米)蒙羊皮或驴皮制成,柄上缀十余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时,鼓声与铁环声形成独特韵律。表演时左手持鼓,右手执槌,融合击打、舞蹈和唱词,常见于女子集体表演,具有“扭劲”“颤劲”等特色肢体语言。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起源可追溯至唐代(《燕京今古琐闻录》记载),宋代称“打断”,明代成为北京灯市表演项目,清初盛行于宫廷及民间。现存流派包括:

  1. 京西太平鼓:明代传入北京门头沟,用于春节祭祀,表达国泰民安之愿;
  2. 兰州太平鼓:据传源于明代徐达西征典故,鼓身三尺寓意藏兵器破敌,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三、文化象征与民俗功能

四、非遗保护现状

2006年兰州太平鼓与京西太平鼓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老艺人通过师徒制传承,部分地区将其融入现代节庆旅游项目,实现活态传承。


提示:如需了解特定地区太平鼓的表演视频或详细制作工艺,可查阅《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或相关非遗保护中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平鼓

太平鼓是一个成语,有多重含义。下面将对太平鼓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阐述。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太平鼓的拆分部首是太(日部)和鼓(鼓部),太的笔画数为4,鼓的笔画数为13。

来源

太平鼓起源于中国晋朝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剧。它代表着和平、幸福和安定的意义,被广泛应用在文学、戏剧和民间艺术中。

繁体

太平鼓的繁体字为「太平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太平鼓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意义和词语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例句

1. 他们手持太平鼓,高声歌唱着和平的愿望。

2. 在戏剧舞台上,太平鼓是喜庆和平的象征。

3. 通过击打太平鼓,我们祈祷世界能够和平。

组词

太平鼓可以在词语中做组词时,如太平盛世、太平天国、太平洋等。

近义词

太平鼓的近义词有和平鼓、幸福鼓。

反义词

太平鼓的反义词可以是战鼓、危机鼓。

总而言之,太平鼓作为一个成语,代表着和平、幸福和安定的含义。它来源于中国晋朝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剧,被广泛应用在文学、戏剧和民间艺术中。在古时候,太平鼓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意义和词语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击打太平鼓,人们表达对和平的祈愿。例句中展示了太平鼓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此外,太平鼓还可以在组词时发挥作用,如太平盛世、太平天国等。与之相近的词语有和平鼓、幸福鼓,相反的词语有战鼓、危机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