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拔的意思、识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拔的解释

赏识并提拔。《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初, 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卒为名士,世以此称之。” 宋 王安石 《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识拔,序之羣臣之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 昆明 何根云 制军( 何桂清 )总督 两江 , 王壮愍公 ( 王有龄 )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拔"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观察鉴别选拔优秀人才。该词由"识"(辨识)与"拔"(提拔)两个动词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后汉书·许劭传》记载的"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展现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雏形。

现代汉语中,"识拔"包含三重语义维度:

  1. 鉴别维度:强调基于专业判断的辨识能力,如《资治通鉴》所述"非有知人之明,安能识拔奇才"
  2. 选拔机制:特指体制内的人才擢升程序,常见于组织人事领域
  3. 价值取向:蕴含"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与《论语》"举尔所知"的荐贤思想一脉相承

该词的权威释义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中明确标注其"发现并提拔(人才)"的核心词义。在语用实践中,"识拔"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人才学专著、组织行为学研究论文及古代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识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í bá,其核心含义是赏识并提拔,强调通过辨别才能或品质,对人才进行选拔和重用。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使用场景

  1. 历史与文学: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领袖选拔人才的行为,如宋代王安石在奏折中提及“蒙陛下识拔”。
  2. 现代职场与教育:可引申为管理者或导师对优秀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强调“慧眼识人”的能力。

延伸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晋诸公赞》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子笔套长鲸饮齿录蚩尤城冲藐攒蹄巑岏待举单弊惰坏鹅掌風行一世府经历幅陨耕耘树艺功利关顾古雪贺本黄澄澄熀烂江沱极乐鸟矜奋寖洳积蓄掎跖絶命书抅绳开远肎构来岁雷起列断凌朁龙木鸾剪眉高眼下泯息诺矩罗耦国偏苦婆娑起舞骑缝青扈肉山酒海圣系什麽式瞻送风岁暮通红兔卢屯沴卧起五供儿诬构柙板协私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