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币的意思、法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币的解释

[paper currency issued by the KMT government from 1935 onwards]1935年以后,*********政府发行的纸币,1948年为金圆券所代替

详细解释

由国家以法律赋予强制通用力的货币。特指*********政府1935年11月实行币制改革后,法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发行流通的纸币。 巴金 《寒夜》九:“四磅奶油大蛋糕法币一千六百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只要把伪法币伪金圆券变成货,那一定赚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法币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需结合历史与现代语境进行解释:

一、广义概念:法定货币

法币是“法定货币”或“法偿币”的简称,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规定流通的货币。其核心特点包括:

  1. 法律强制性:任何公民或经济主体必须接受法币作为支付工具,例如人民币在中国境内具有不可拒收性。
  2. 发行控制权: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授权机构统一发行,例如美联储管理美元、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
  3. 经济功能:作为统一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宏观调控工具,帮助稳定物价、促进资源配置。

二、历史特指:1935-1948年中国国民政府货币

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法币”专指1935年11月至1948年8月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

  1. 背景与改革:为应对银本位危机,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废除银元流通,改为纸币制度,初期与英镑、美元挂钩。
  2. 特征与问题:
    • 发行权集中于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
    • 抗日战争期间因超发导致严重通货膨胀,1948年被金圆券取代。
  3. 国际影响:通过出售白银换取外汇储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案例。

三、对比与总结

对比项 广义法币(现代) 历史法币(国民政府)
法律地位 国家强制流通 政府强制流通但后期失效
发行目的 经济稳定与发展 应对财政危机与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关联 浮动汇率或挂钩多种货币 初期与英镑、美元单一挂钩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币的金融作用或历史事件细节,可参考和讯网经济分析(-2)或搜狗百科(-4)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法币是指一国政府颁布并公开流通的货币。现代汉字中,“法”字的部首是“水”,总共有四画。在繁体字中,“法”字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在繁体字中的部首也是“水”,四画。法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纸币发行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当时,宋朝政府发行纸币来方便人民进行交易。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法”字的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整体的意义和用法并无区别。 以下是关于法币的例句: 1. 这种货币的价值是由政府法定,也就是法币。 2. 我们国家的法币是人民币。 一些与法币相关的词汇包括: 1. 货币 - 指广义上流通并被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价值符号。 2. 纸币 - 指由纸制成的流通货币,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货币都是纸币。 3. 金币 - 指由贵金属制成的流通货币,以金为主要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法币的反义词并无固定用法。常见的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比如以现金、实物交易等方式进行交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