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讳的意思、大讳的详细解释
大讳的解释
(1).大6*禁忌。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三国志·吴志·孙奋传》:“昔 汉 初兴,多王子弟,至於太彊,輒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
(2).谓天子之死。《魏书·礼志三》:“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魏书·张彝传》:“及輦驾之返,膳御未和,续以大讳奄臻,四海崩慕。”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时间更远: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卿”之
- 讳的解释 讳 (諱) ì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讳。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讳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大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解释:
1.指重大禁忌或忌讳
- 来源:汉代王充《论衡·四讳》提到“俗有大讳四”,例如“讳西益宅”(忌讳向西扩建住宅),认为这会带来不祥甚至死亡。此外,《三国志·吴志·孙奋传》也以汉代诸侯势力过强导致动乱为例,说明“大讳”是需警戒的重大忌讳。
- 特点:这类禁忌多与古代社会风俗、政治规则相关,具有强烈的文化或道德约束性。
2.特指天子去世
- 来源:《魏书》中多次使用“大讳”代指帝王之死,如《礼志三》提到“大讳之日”需着丧服,《张彝传》则以“大讳奄臻”描述帝王驾崩后的举国哀悼。
- 特点:这一用法属于古代尊卑礼制的体现,通过避讳直接提及死亡,表达对统治者的尊崇。
补充说明
- 单字“讳”的含义:本义为避忌(如“讳疾忌医”),后延伸为对尊长或帝王名字的避称(如“名讳”)。而“大讳”是复合词,强调禁忌或事件的重大性。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化研究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讳”的详细字义(如造字结构、演变等),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广雅》等古代字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讳(dà huì): 大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大 taboo”。 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讠”,笔画数为13。此词的来源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禁忌的概念,含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繁体中,大讳的写法为“大諱”。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大讳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下面给出一些关于大讳的例句:1. 这个话题是大讳,我们不应该讨论。2.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些事情要保持大讳的态度。 关于大讳的组词包括大讳话题、大讳现象等。大讳的近义词是禁忌,反义词为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