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陵与原野。《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晋 嵇喜 《答弟叔夜》诗之三:“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山原林木为界,一封之,二封之,三封之,作种种界标,实与今人定田界之方法了无差异。”
“山原”是一个结合自然地理与文学意象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山陵与原野的交错地带,既包含山脉的起伏,也涵盖广阔的高原或平原区域。
在地理学中特指平均高度大、面积广阔且地形复杂的构造高原,例如:
该词兼具自然地理特征(高原与山脉交错)和人文意象(荒僻、辽阔),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滕王阁序》等文献原文。
《山原》是一个汉字词语,它表示山地的原野,即山区的草原或平原。
《山原》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山”(山字底部的横),右边的部首是“原”(古代称为“田”字的变体)。总共有12画。
《山原》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它是由“山”和“原”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山指的是高地,而原则是平地或草地。它们的结合意味着山区的平原或者山地的草原。
《山原》的繁体字为「山原」。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变化。《山原》的古代写法是「山厵」。
1. 这座山原上有良好的草场,适合放牧。
2. 我喜欢到山原上徒步旅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
1. 高山原野
2. 山原风景
3. 草木葱茏的山原
4. 山原牧场
1. 山地
2. 草原
3. 平原
4. 丘陵
1. 水域
2. 海洋
3. 湖泊
4. 沼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