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terpillar]∶蝴蝶或蛾子的伸长虫状幼虫,具有强壮咀嚼口器,短触角和三对真足,几对带钩的腹部前足,而且经常有一层完整的细刚毛或者粗闪光的毛,并且完全取食树叶、果实或者植物其他多汁的部分
(2) [woolly worm]∶身上有一层分泌物遮盖着的一种锯蜂幼虫
(3) [bristle worm]∶毛足纲的一种分节蠕虫
(1).体上多毛的蝶、蛾类幼虫,如松毛虫、桑毛虫等。也叫毛毛虫、刺毛虫。有些毛虫体上的毒毛,可引起人体皮炎。
(2).指兽类。《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搏肉狼》:“盖狼为野兽,贪戾物也,使之奔走於京城,是为毛虫之孽。”
(3).方言。指牲畜。 李準 《不准走那条路》一:“‘要得穷,翻毛虫’。 张拴 本来日子倒也能过,四口人种着十几亩地,要是不胡捣腾牲口,地种好,粮食也足够吃。”
“毛虫”是一个常见的生物学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生物学定义
毛虫一般指鳞翅目昆虫(如蝴蝶、蛾类)的幼虫阶段。其特点是身体柔软、分节明显,体表覆盖细密的刚毛或刺状结构(部分种类有毒,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瘙痒)。
典型特征
生态角色
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毛虫既是植食性动物,也是鸟类、寄生蜂等天敌的主要猎物。某些种类(如松毛虫)可能对农林造成危害。
发育过程
毛虫经历多次蜕皮后进入蛹期,最终羽化为成虫,这一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在昆虫中具有代表性。
若需了解具体物种(如帝王蝶幼虫、毒蛾幼虫等)的形态差异或毒性机制,建议提供更具体的名称以便进一步分析。
“毛虫”是指一种蠕动的昆虫幼体,具有细长的身体,身上长满了细毛,通常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进化为成虫。
“毛虫”这个词的部首是“毛”,总共有3个笔画。
“毛虫”这个词源于中国汉字,由“毛”和“虫”两个字组成。它最早是用来形容昆虫幼体长有细毛的特征。
“毛虫”的繁体字是「毛蟲」。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用来表示“毛虫”的字形可能与今天所见有所不同,但它仍然由“毛”和“虫”两个基本字形组成。
1. 在林间我发现了一只五彩斑斓的毛虫。
2. 这种毛虫会吃掉植物上的叶子。
1. 毛茸茸
2. 探花蝶
3. 果蝇
4. 绒毛状
5. 蚕宝宝
1. 蛾虫
2. 蛹
3. 蛀虫
4. 幼虫
5. 丝虫
1. 成虫
2. 青虫
3. 肥虫
4. 饥饿
5. 死亡
埃氛闇瞀包法利夫人北岩禀堂鄙识搏挚参观者昌昌馋火痴叔春申浦催命符寸阴若岁单板计算机电子显微镜恩爱翻场格物穷理关陲孤偾痕痕慧觉壶领拣口儿绞急嘉与界天浄鞭佶屈聱牙空户历历落落林离离群楼舍卖侮蒙混明信民器慕名赧颜苟活逆曳迁逃情投意和融泰山珍海错神乎射越石沉大海使费水石清华泝回谈辩潭笋团龙頽向王资纨袴子弟物意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