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辣的意思、山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辣的解释

山柰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山柰》:“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山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为赖,故致谬误,其説甚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辣"一词在现代汉语权威词典中并无明确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籍及方言进行考辨。根据现有文献,该词可能为以下两种解释的变体或讹传:

一、指代药材"山柰"的别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山柰俗讹为山辣"(卷十四·草部),因其根茎味辛辣而得名。此物为姜科植物,主产华南,干燥根茎入药可温中散寒,《中国药典》仍以"山柰"为正名。

二、方言中对山椒类植物的称谓

清代地方志《闽小记》提及闽南山区称野花椒为"山辣子",因其果实具强烈辛麻味。现代方言调查亦证实,在云南、贵州部分山区仍保留此称呼,特指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学术参考文献(符合原则):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万历刻本(影印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 周亮工. 《闽小记》.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7年校注本.
  4. 李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山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植物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山辣”是山柰(shān nài)的别名。山柰为姜科植物,其根茎可入药或作为香料使用,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二、别名的由来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因方言发音差异,“山柰”在南方被误读为“山辣”:


三、药用与用途

山柰(山辣)在传统医学中具有以下特性:

  1.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经。
  2. 主要功效:
    • 缓解胃寒疼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 外用可治风虫牙痛、口臭、淋巴结炎等。
  3.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如龙脑、桂皮酸乙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四、文献引用示例

清代屈大均诗句“山辣有蛮姜”中,“山辣”即指山柰,体现其作为香料的用途。

如需更详细的植物学或药理学资料,可参考《本草纲目》相关章节或现代中医药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傍人篱壁抱角床碑堂贲隅壁茧碧沈波儿象博望苑朝市人陈谊持行丑俗杜废堕泯二路反璞腐恶工艺诡惑函受侯弓滑脉黄荆杖晦蒙惑荧尖瓣江米建元郊桑岕荈积氛挤咕津般巨鹿之战渴而掘井览示乐佚礼拜丽形轮番面临莫耶鸟文漂遥铺牀乾槁青弦寝兴孺慕生币缩地袒胸露臂讨口子套取铜壳子滃勃闻鸡舞吴泉相板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