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天空。《汉书·扬雄传下》“不能撠胶葛” 唐 颜师古 注:“胶葛,上清之气也。” 唐 齐己 《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云笈七籤》卷三:“其三清境者, 玉清 、 上清 、 太清 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 清微天 、 禹餘天 、 大赤天 是也…… 灵宝君 治在 上清境 ,即 禹餘天 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兰公 炼丹已成,举家服之,老者髮白反黑,少者辟穀无飢,远近闻之,皆知其必飞昇上清也。”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几年司諫直 承明 ,今日求真礼上清。” 明 朱权 《荆钗记·荐亡》:“特朝拜上清,仗此名香表志诚,亡妻滞水滨,愿神魂得上升。”
(4). 唐 柳珵 《上清传》云,丞相 窦参 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 上清 入宫为婢,为之辩白, 上清 后果入宫,向 德宗 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后因以“上清”称婢。《通雅·称谓》:“婢亦谓之上清。 柳珵 《上清传》, 温公 《考异》引之……事虽不可信,然当时称婢为上清,亦常语也。”
上清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
三清境之一
道教宇宙观中,“上清”为“三清圣境”之一,位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第二重天,象征“混沌始判”的玄元时期。灵宝天尊居于此境,主宰洞玄部经典。
来源:《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道教义枢》。
尊神名号
“上清”亦为道教尊神“上清灵宝天尊”的简称,与玉清、太清并称三清,代表“道”的化身。
来源:《真灵位业图》《隋书·经籍志》。
上清镇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因道教圣地龙虎山而闻名。东汉张道陵曾于此创立天师道,唐代始称“上清”,现存天师府、上清宫等遗迹,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来源:《龙虎山志》《江西通志》。
上清经箓是道教经书分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核心,强调存神炼炁之法,由东晋魏华存等传承,开创上清派(茅山宗)。
来源:《道藏》洞真部经典、《真诰》。
“上清”一词在文学中常隐喻仙境或超脱之境,如李商隐《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隐含对仙界的向往。
来源:历代道教诗文意象研究。
“上清”一词的含义较为丰富,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道家术语
道家将“三清境”分为玉清、上清、太清,其中“上清”是第二重天境,对应禹余天,由灵宝君治理。这一概念常见于道教经典(如《云笈七签》),也用于代指道观或修道者。
自然与文学意象
古汉语中,“上清”可指天空或纯净之气,如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解释“胶葛”为“上清之气”,齐己诗中则用“上清凝结”形容瑞雪。
历史典故中的特殊指代
唐代《上清传》记载婢女上清为窦参申冤的故事,后世偶以“上清”代称忠义婢女。
现代特定场景用法
在征地拆迁领域,“上清”指“上户清点”,即工作人员入户登记被拆迁户的财产信息(注:此用法权威性较低,需结合具体政策确认)。
姓名寓意
作为人名,“上”象征进取,“清”寓意纯洁正直,组合后多寄托品德高尚的期许。
该词核心含义源于道家思想,后衍生出文学、历史及现代实务中的引申义。若需考证具体文献或政策中的用法,建议进一步查阅道教典籍或地方拆迁条例。
邦家之光拌嘴背包客避责台薄草不曾不要紧晨晷冲帝赐慰错盘盗夸大破大立颠懂第五纵队方彩房驷風緒阜垤高骞葛天氏恭和龚行天罚剑齿虎健舌嚼铁咀金解典棘庭絶妙俊弼看风使船枯身拦洪怜悲料鬼鳞兽沴疫漏嘴毛发悚然母金谦谨晴哢栖霞歧杂权官圈圚乳臭小儿伤酒射官涉难守隘手拜手条四老沓嬲顽笑文绘五教瞎屡生小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