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搔到痒处的意思、搔到痒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搔到痒处的解释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搔到痒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比喻说话或做事抓住了关键,恰到好处地解决了问题或满足了需求。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本义

    "搔"指用手指轻抓,"痒处"即皮肤发痒的部位。合起来指抓挠到了真正发痒的地方,能迅速缓解不适感。

  2. 比喻引申义

    引申为精准触及问题的本质或关键点,常形容言论、措施等直击要害,有效解决问题。

    例句:

    "他的建议一针见血,真正搔到了痒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比喻说话或做事抓住要害,解决问题恰到好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

    "喻言行正中要害,深合心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在线版见:www.hanyudacidian.cn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出"搔"在古籍中多与"解困"相关,如《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来源: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四、经典用例佐证

  1. 古代文献:

    《庄子·徐无鬼》:"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以制轮喻"恰到好处",与"搔到痒处"异曲同工。)

  2. 现代作品:

    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譬如一位伟大的发言者,句句搔着痒处。"

    (来源:鲁迅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五、使用场景与延伸


参考文献原文链接:

  1. 《现代汉语词典》官方介绍:商务印书馆官网
  2. 《汉语大词典》在线查询:汉语大词典
  3. 《礼记·内则》原文:国学大师

网络扩展解释

“搔到痒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比喻说话或行动切中要害,精准抓住关键点,使人感到痛快或解决问题。比如“他的建议直接搔到痒处,大家纷纷赞同”。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诗中用“搔痒”比喻读杜甫、韩愈诗文时感受到的畅快,后演变为成语。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如“这番话搔到痒处”。
    • 成语结构:动宾式,中性色彩,属常用成语。
    • 读音注意:“处”在词中读作“chù”(名词义,指位置或关键点)。
  4. 近义与关联表达
    类似表达有“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变体“搔着痒处”与之同源,均强调精准触及核心。

示例:
“他分析问题总能搔到痒处,让人豁然开朗。”

该成语既可用于日常对话,也适合书面语境,适用于称赞他人见解深刻或行动有效的情形。

别人正在浏览...

八哀诗棒老二颁扬编队变嫌并辔兵站不大点颤袅衬甲尘躅敕局痴男子充贡丑剌剌楚醴春柔淬砺掉盏子第一人夺适飞溅伏老幅陨刮瘦骇人横横实实惶惧焕显毁败甲户降禧兼收并蓄鲸甲阱室樛枝朗拔媚秀迷而知反幂人牛星织女捧心品流柔齐润物三支声略神兴石表适销霜晴挞通天人感应同心莲推尊徒系香币相喣以沫先河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