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搔到癢處的意思、搔到癢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搔到癢處的解釋

比喻說話說到點子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搔到癢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比喻說話或行動切中要害,精準抓住關鍵點,使人感到痛快或解決問題。比如“他的建議直接搔到癢處,大家紛紛贊同”。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讀韓杜集》:“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詩中用“搔癢”比喻讀杜甫、韓愈詩文時感受到的暢快,後演變為成語。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如“這番話搔到癢處”。
    • 成語結構:動賓式,中性色彩,屬常用成語。
    • 讀音注意:“處”在詞中讀作“chù”(名詞義,指位置或關鍵點)。
  4. 近義與關聯表達
    類似表達有“一針見血”“切中肯綮”。變體“搔着癢處”與之同源,均強調精準觸及核心。

示例:
“他分析問題總能搔到癢處,讓人豁然開朗。”

該成語既可用于日常對話,也適合書面語境,適用于稱贊他人見解深刻或行動有效的情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搔到癢處》的意思

《搔到癢處》是一個成語,意指做事情能夠切合要害、真正解決問題,使人感到舒適、滿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搔到癢處》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包含了手部和痛苦、疼痛的意思。從筆畫上來看,分别是11畫、11畫、18畫。

來源與繁體

《搔到癢處》這個成語的來源不是很清楚,但據推測,可能與古人對于解決問題的比喻有關。繁體字中,将"搔"字的上半部分換成"廣"字,變成了"攑廣癢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癢"字的寫法為"癢","處"字的寫法為"處"。

例句

1. 他的建議真是搔到了癢處,為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

2. 這個方案搔到了癢處,大家都非常滿意。

組詞

搔手搔腳、搔首弄姿、搔癢、搔頭弄額。

近義詞

切中要害、一針見血、正中要害。

反義詞

無關痛癢、無關緊要、走馬觀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