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沉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三贤是汉语中具有多义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类释义:
一、佛教术语 在佛教典籍中,"三贤"指修行者达到见道位之前的三个阶位,即「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此概念出自《俱舍论》,表示修行者通过不同层次的禅定与观法,逐步破除烦恼障,为进入圣道奠定基础。《佛学大辞典》进一步解释,三贤位属于「资粮道」阶段,与「十圣位」形成修行次第的对应关系。
二、历史人物代称 该词常被用于指称特定历史时期三位德才兼备的贤者组合。例如:
以上释义均参考《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辞书,相关例证源自《旧唐书》《东坡全集》等古籍文献。
“三贤”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佛教术语和历史文化中的具体指代两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组合的典故,可参考《仁王经》《论语》及相关历史文献。
艾杀白浄白羽书生跋浪暴风骤雨本埠边垆鄙虐陈故程校崇笃丢魂丧胆独幸鹅项懒凳放僻淫佚废阁飞茎费务高压氧舱垢氛关圣鼓肚谷公翰墨场和良花馆华人佳绝见微知着结草虫锦幕继述旧日开释劳方雷动风行历精为治留退罗行评脉迫慑浅谬裘领确耗仍叠荣啓期赛强如散员晒席事宜熟状特立独行苕水通啓投降微磬无私五一节象房乡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