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山的意思、三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山的解释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三山”的词意解释,需结合不同文化语境进行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神话与道教中的三山

  1. 远古神话中的三条龙脉
    相传为华夏文明发源的三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关联盘古开天、共工触山传说)、昆仑山脉(玉帝居所、嫦娥奔月传说)和天山山脉(西王母、女娲补天传说)。

  2. 道教三座仙山
    指蓬莱(蓬壶)、方丈(方壶)、瀛洲(瀛壶),被认为是神仙居所,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及晋代《拾遗记》记载,象征长生与仙境。


二、现代语境下的三山

  1. 三大旅游名山
    今人普遍将黄山(安徽)、庐山(江西)、雁荡山(浙江)并称“三山”:
    •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庐山:以雄奇险秀著称,李白《望庐山瀑布》等诗作使其成为文化名山;
    •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和独特夜景闻名,被誉为“东南第一山”。

三、其他衍生含义

  1. 福州别称
    因城内有闽山、九仙山、越王山三座山体,宋代起福州别称“三山”(见曾巩《道山亭记》)。
  2. 文学比喻
    古诗词中偶指“三山骨”(马、驴后股骨骼)或冠名,如唐代李群玉诗中“剪三山”喻华美头饰。

“三山”的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宗教或现代语境判断,主流解释为道教仙山或黄山、庐山、雁荡山。不同说法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山岳的多元崇拜与想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山》的意思

《三山》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三座山峰,也可以比喻三个具有重大影响力或地位的人或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山》的拆分部首为“卄”,它是一个偏旁部首,表示"山"。《三山》总共有9画。

来源

《三山》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有猷》中,原指三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山峰。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比喻三个重要的人或事物。

繁体

《三山》的繁体字为「三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三山"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形状和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他们三个是公司的三山,掌握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

组词

三山五岳、三山五岳指、三山五岳名

近义词

三座山、三个重要人物

反义词

三块石、三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哀欲绝豹文八千里路云和月鬓目苍帝谗逐称功沉思掣手充分酬地村头村脑丹砾彫毁懂门儿非才甘酸恒式恒制盒仗荒原画乌亭惛惑护卫艇虎咽狼飡绛紫椒华金笔金棺衿缨峻雅理督纚属緑简旅逸门户藐姑眯细碰磕起货青緺秦关秋澄肉山脯林潸慨山穷水絶山畬摄护绳捆索绑绳文深通施法首望耍俏夊夊桃花太阳踏鞒通爽托风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