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曲名。即梅花三弄。 唐 李郢 《赠羽林将军》诗:“惟有 桓伊 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宋 贺铸 《忆仙姿》词:“半醉倚迷楼,聊送斜阳三弄。”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今宵灯下弹三弄,可使游鱼出听无?”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谒延赏》:“緑阶隔断火云峰,一曲瑶琴三弄。”
“三弄”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音乐结构
“三弄”指同一段主旋律在古琴的不同徽位上以泛音形式重复演奏三次,分别对应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音区。这种技法通过音高变化,模拟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姿态,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
历史渊源
该曲最早为东晋桓伊创作的笛曲,后改编为琴曲,收录于《太音补遗》《蕉庵琴谱》等古籍。全曲分十段,通过动静结合的变奏,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傲骨。
“弄”的含义
此处“弄”指演奏技法,源自汉代乐府记载的笛子“下声弄、高弄、游弄”技法,后引申为乐曲的段落。
部分词典提到“三弄”可作成语,意为“连续三次重复同样的错误”,如:“他再三弄错流程,被批评后仍不改正。”
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权威文献中罕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三弄》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用于形容音乐、乐器演奏的技法或者特定的曲调。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传统音乐乐谱或者乐器演奏技巧的描述中。
拆分三弄的部首是弓(gōng),由两笔书写完成。
三弄的总笔画数目是12画。
据考证,《三弄》最早出现在《周礼·考工记》中,是指乐器演奏技巧中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弄》逐渐扩展为形容特定的音乐曲调或风格。
在繁体字中,三弄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为「三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三弄的形态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依旧保持不变。由于变体繁多,具体的古时写法很难确定。
1. 今天晚上有一场精彩的三弄演奏会。
2. 这位音乐家以其精湛的三弄技巧而闻名于世。
组词:三弄曲、三弄调、三弄管、三弄音乐。
近义词:曲调、调子、旋律。
反义词:沉闷、单调、平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