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桑给巴尔的意思、桑给巴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桑给巴尔的解释

坦桑尼亚重要城市。人口约11万(1978年)。曾是东非商业和奴隶贸易中心。世界最大丁香和丁香油输出港。有丁香油提炼、椰子加工、制革等工业。市内有古老的苏丹宫殿和伊6*6*兰教寺院,市郊有能容万人的大体育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桑给巴尔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半自治地区,由桑给巴尔群岛组成,位于印度洋西部。该名称源自波斯语"زنگبار"(Zangibār),意为"黑人海岸",反映了历史上阿拉伯、波斯商队与非洲东海岸的贸易联系。

从汉语词典角度分析,"桑给巴尔"属于音译外来词,其释义包含三层内涵:

  1. 地理实体:指由温古贾岛、奔巴岛及周边小岛组成的群岛,总面积2461平方公里(《世界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
  2. 历史称谓: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文献中记载的贸易枢纽,19世纪阿曼苏丹国时期成为东非奴隶贸易中心(坦桑尼亚国家档案馆资料)
  3. 文化符号:在汉语语境中常与"香料群岛""石头城"等意象关联,特指阿拉伯与非洲文化交融形成的斯瓦希里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该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斯瓦希里古城——石头城,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珊瑚岩建筑群印证了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https://whc.unesco.org/en/list/173)。

网络扩展解释

“桑给巴尔”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地理实体

  1. 基本定义
    桑给巴尔(Zanzibar)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由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及2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2657平方公里,人口约160万。阿拉伯语中意为“黑人海岸”,历史上曾是东非奴隶贸易和丁香贸易中心。

  2. 历史与文化

    • 中国宋代称其为“层拔国”,桑给巴尔博物馆藏有中国清朝瓷器。
    • 文化融合非洲传统、伊斯兰和印度元素,现存苏丹宫殿、伊斯兰寺院等遗迹。
    • 1964年与坦噶尼喀合并成立坦桑尼亚,现为半自治地区。
  3. 经济与旅游

    • 世界最大丁香和丁香油出口港,工业以椰子加工、制革为主。
    • 以白色沙滩、印度洋海景闻名,被称为“绿松石海岛”,是新兴旅游胜地。

二、成语含义(需谨慎参考)

个别低权威性资料提到其为汉语成语,源自斯瓦希里语“sante barbara”(圣巴巴拉),表示祝福。但此用法未见于主流词典或权威文献,可能为误传或小众解释。

建议优先以地理实体含义为准,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庵舍牓示搏心步伍逞应筹算川境跐踦大单于当諕丹轮钓利顶门户动兵夺目飞蛾扑火风带坿和躬率古假会士护书夹互证谏坡箭旗椒红节缩鸡毛撢子举族筷子舞垒球琳珪漏税妙语密简命祭袍服炮煎辟国庆忌冠青组气下棋置如嫂散遣骚士设国石卵诗启识文谈字树本肆意妄为琐陈腾腾烈烈田头铜围屯钝五石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