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俭紧缩。多指节约支出。 宋 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 王木叔 ﹞治县节缩,稍得餘钱,遂请於监司,买民田使为之,古跡之废併修之,塘之所须楗桩木石皆买与之。” 明 李东阳 《明故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谢公墓志铭》:“公自奉素俭,虽封锡,禄食仅仅,益自节缩为义举。” ********* 《她是一个弱女子》:“这中间并且又因为经济的窘迫,生活也节缩到了无可再省的地步。”
“节缩”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一、经济生活层面(常用义) 指节俭紧缩,多用于描述节约开支的行为。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与现代文学作品中,强调通过缩减支出来实现经济平衡或积累资金。例如: • 宋代叶适记载地方官通过“治县节缩”节省余钱用于民生工程; • 郁达夫在小说中描写人物因经济窘迫而“生活节缩到无可再省”。
二、语言修辞层面(专业术语) 指通过省略或缩合文字使表达简洁的修辞手法,具有以下特征:
词义辨析:需注意该词与普通简称的区别——修辞性节缩需具备作家个性化表达或特殊韵律需求,如鲁迅作品中刻意使用的节缩手法。
《节缩》是一个表示节约和简化的词汇,它的含义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或削减某物的使用量,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节》的部首是艸(草字头),它有13笔。
《缩》的部首是缶(缶字边),它有12笔。
《节缩》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意味着节约时间的重要性。后来,节约和简化的观念进一步扩展,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节缩》。
《节缩》的繁体字为「節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節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縮的字形也稍有变化,但整体结构相似。
1. 为了节缩用电,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关闭灯和电器的好习惯。
2. 这个项目通过节缩开支,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节俭、节约、缩减、压缩
节约、节俭、简化
浪费、扩大、增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