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天地损削缩减。《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於下……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朘,谓转褰踧也。”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疎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三》:“近者各国王侯之权日削月朘。”亦作“ 日朘月削 ”、“ 日朘月减 ”。《新唐书·萧至忠传》:“夫官爵,公器也;恩倖,私惠也……若公器而私用之,则公义不行而劳人解体,私謁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 宋 司马光 《乞罢将官状》:“又顷岁以来,自转运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减,出入导从,大为萧条。”
“日削月朘”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成语词典(如、6)。
《日削月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时间迅速流逝,一日一夜消逝于眨眼之间。
《日削月朘》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月。其中,日削的日字是一个部首,它由4个笔画构成;而月朘的月字也是一个部首,由4个笔画构成。
《日削月朘》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日削月朘。”在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来感慨时间的流逝。
在繁体字中,日削月朘的写法是「日削月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日字的古代写法往往是连续的,由上到下写成一个垂直方向的长形;而月字的古代写法则是以「艮」字为基础,加上一点表示月亮的形状。
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心中不禁感叹:“时光如梭,转眼间日削月朘。”
组词:削减、月经、日子
近义词: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反义词:时光静好、岁月静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