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调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指宰相通过协调阴阳、平衡自然与人事来治理国家。这一用法源于《尚书·周书·君奭》的典故,认为宰相需具备“调和阴阳”的能力。
古籍例句:
后引申为对身心的调养,强调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保持健康。
古籍例句:
《调燮》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改善、调整或照料事物使之变得更好、更合适的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调燮》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火”,分别表示语言和火焰。它的总共有15个笔画。
来源:《调燮》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多义性,可以表示修整、整饬、调治等意思。
繁体:《调燮》的繁体字是「調燮」。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调燮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以现代的写法为主。
例句:1. 这家餐厅经过一番调燮后,口味更加美味了。
2. 老师认真调燮了课程内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调整、燮理、调理。
近义词:整理、修整、整饬。
反义词:混乱、杂乱、不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