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周礼·考工记·庐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守国之人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管子·山权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权棅之数,吾已得之矣,守国之固奈何?’”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王復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 曰:‘诺。’”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朕为祖宗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盖 金 之 宣 哀 二宗,犹知守国,非 天祚 荒淫之比。”
“守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延伸信息:
保卫国家
指守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安全,使国家免受外来侵略。这一含义强调公民的爱国责任,常见于描述军人、警察等职业的职责(如“守国卫民”)。
治理国家
在古代文献中,“守国”也指掌管国政、治理国家。例如《管子·牧民》提到:“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即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维护礼义廉耻等道德准则。
军事策略
据《六韬·守国》记载,“守国”包含顺应自然规律治理民众的策略,主张在动荡时期采取“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的方法,以实现天下安定。
引申与演变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六韬》《管子》等典籍,或访问词典网站(如沪江词典、搜狗百科)。
守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保卫国家、坚守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守国的部首是宀和囗,总共有11个笔画。
守国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历史。它是由宀部表示“宅邸”、“住宿”或“庇护”的意思,以及囗部表示“围墙”、“界限”的意思组成。
守国的繁体字是守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守国的字形略有不同。在篆书时期,守国的字形为守囗。在隶书时期,它的字形为守囗。
1.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守国意识,保护***************。
2. 古代士人们视守国为责任和荣耀。
守国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许多新词,如守国意识、国家守卫、守国军队等。
守国的近义词包括保国、护国、卫国。
守国的反义词是破坏国家、背叛国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