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祭的意思、黩祭的详细解释
黩祭的解释
滥施祭祀。语本《书·说命中》:“黷於祭祀,时谓弗钦。” 唐 李德裕 《穷愁志·祷祝》:“余前在 江 南,毁淫祠一千一十五所,可谓不諂神黷祭矣。”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五侯神者,不知所起,淫祀也。土民与 江西 客商争祀,搆讼数十年。君以黷祭宿狱,终无已时,令舁神像至县庭,取笔判八字曰:‘尔像不灭,讼端不絶。’立飭吏卒捽而毁之。”
词语分解
- 黩的解释 黩 (黷) ú 污辱,玷污:黩货(贪财,贪污)。黩誓。 随随便便,滥用:黩武。黩烦。 黑:“林木为之润黩。”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祭的解释 祭 ì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 祭 à 姓。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黩祭”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1.拼音与结构
- 拼音:dú jì(ㄉㄨˊ ㄐㄧˋ)
- 字形结构:“黩”为左右结构,“祭”为上下结构。
2.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滥施祭祀,即过度、轻率或不符礼制地进行祭祀活动。
- 字义分解:
- 黩:本义为玷污、轻率,引申为滥用、频繁(如“穷兵黩武”);
- 祭:指祭祀仪式。
3.历史引证
- 出处: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黩于祭祀,时谓弗钦。”意为滥用祭祀会被视为不敬。
- 实例:
- 唐代李德裕曾批评滥祭现象,称“毁淫祠一千一十五所,可谓不谄神黩祭”;
- 清代曾国藩处理民间争祀案件时,强调“黩祭宿狱,终无已时”。
4.现代应用
- 语境:多用于文言或历史文献讨论,描述不合礼制的祭祀行为,含贬义。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及相关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黩祭》是一个古代汉字,原本用于形容一种残忍而极为令人愤怒的祭祀活动。它的拆分部首是黒(黑)和祭,共有15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术和宗教仪式,常常在祭祀恶鬼或者惩罚罪恶行为时使用。
在繁体字中,黩祭可以写成黷祀。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早期的写法中可能使用了不同的部首组合,例如在《康熙字典》中也可以找到不同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在古代,一些部落会举行黩祭来祈求丰收和保护。
2. 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也与邪恶和惩罚有关。
一些与黩祭相关的组词有牺牲、献祭、赎罪等。而一些近义词包括狂热、残暴、血腥等。反义词可能是和平、祥和、宽容等。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