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考迹 ”。
亦作“ 考跡 ”。1.考核事迹。
(2).犹考订。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不知今之经典,古之官书,其用在考跡异同,而不在寻求义理。”
“考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ǎo jì,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考核事迹
指通过考察、验证具体事件或行为来评估其真实性或价值。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研究或人物评价中,例如通过文献记载追溯某人的生平事迹。
考订、考据
强调对文献、史料的整理与校勘,以辨析异同或修正讹误。例如章炳麟在《诸子学略说》中提到:“经典之用,在考跡异同,而不在寻求义理”,即指通过考据方法探究文本差异。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章炳麟相关文献或考据学著作。
《考迹》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可以指代“考察过程中的痕迹和证据”,也可以表示“对历史、文化等进行调查和研究”。这个词常常用于描述学者、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行为。
《考迹》这个词由“⼤”和“⾃”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3笔,其中“⼤”的笔画数是3笔,“⾃”的笔画数是10笔。
《考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考蹟”。但在现代汉字简化的过程中,繁体字的“蹟”被简化为“迹”,而“考”字保留原样。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考跡”。其中的“跡”是指人或物留下的脚印或痕迹,与现代写法中的“迹”意义相同。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更直观地表达了“考察中留下的痕迹”的含义。
1. 他们通过考迹找到了古代文明的遗迹。
2. 这本书深入挖掘了历史的考迹。
3. 学者们通过考迹推断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一些与“考迹”意义相关的组词:
1. 考证:对文献、资料等进行详细研究和验证。
2. 考察:实地查看和研究,以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证据。
3. 痕迹:留下的脚印、印记或其他形式的痕迹。
1. 近义词:考证、考察、考古、考掘。
2. 反义词:忽略、放弃、模糊、猜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