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诗歌。《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貽尔新诗文。” 李周翰 注:“新诗文,则此诗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2).指《诗经》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韞六义。”
(3).诗和文。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輒倾其座人。”《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汉,最好会弹唱,又会做诗文。”
“诗文”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综合解析,结合了不同来源的释义:
广义文学体裁 泛指诗歌、散文等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文学作品。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诗、词、辞、赋、曲、名句、格言等中短篇抒情文字,如汉赋即属于诗文范畴,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类。
《诗经》专指 特指《诗经》中的文字内容。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及“《诗》文弘奥”,即强调《诗经》文本的深奥性。
创作形式统称 指代诗歌与文章的合称,常见于古代文人评价体系。如唐代韩愈为窦公作墓志铭时,特别提及对方擅长“诗文”创作。明清文献中更将诗文能力作为文人素养的重要标准。
文化价值:作为中华文化核心载体,诗文融合了哲学思考、历史记录与生活体验,如《儒林外史》描写虞博士少年学诗文的场景,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教育体系。古诗文至今仍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注:如需完整学术引用,可查阅《文心雕龙》《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等原著文献)
诗文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诗”和“文”两个字组成。其中,“诗”是指用文学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形式上具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文学体裁,而“文”则是泛指文字、书写和文字表达的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诗(部首:言,笔画:7);文(部首:文,笔画:4)。
诗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古代汉字中,原本的意思是“歌唱”。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的意义逐渐演变为指代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即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繁体字中,诗文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发生变化。
古代汉字写法中,“诗”字的变体繁多,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例如,西汉时期的字形为“詩”,唐代的字形为“诗”,宋代的字形为“詩”,都是用以表示“诗”的字。
以下是一些关于诗文的例句:
1. 这篇诗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他的诗文风采独特,引人入胜。
组词:诗词、诗集、诗经、文诗、散文诗等。
近义词:诗歌、韵文。
反义词:散文、散文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