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坛的意思、步虚坛的详细解释
步虚坛的解释
道士唱经礼赞的高坛。 后蜀 鹿虔扆 《女冠子》词:“步虚坛上,絳节霓旌相向。”参见“ 步虚 ”。
词语分解
- 步的解释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步伐。步测。寸步难行。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步骤
专业解析
步虚坛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设施,特指道士在举行“步虚”科仪时所使用的坛场。“步虚”指道士在坛场上按照特定的星斗方位,口诵仙歌、脚踩罡步,模拟神仙在虚空之中巡行朝圣的姿态,故称“步虚坛”。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
词义构成与基本功能
- “步虚”:指道士在仪式中踏着特定的步法(禹步或步罡踏斗),配合吟唱《步虚词》,象征飞升天庭、巡行仙境。这种步法要求“脚不履地”,体现凌空飞升的意境。
- “坛”:指举行宗教仪式的神圣场地,通常为方形或圆形的高台,经过严格的布置和开光,用以沟通神灵、隔绝凡俗。
- 因此,“步虚坛”即是专为进行“步虚”科仪而设立的神圣坛场,是道士沟通人神、表达升仙祈愿的核心场所。
-
仪式内涵与文化象征
- 模拟仙境巡礼:步虚坛被视为天界仙境的象征。道士在坛上步虚,象征性地巡游三清圣境、玉京仙山,表达对神明的朝拜和向往飞升的宗教理想。
- 沟通天地之桥:坛场本身具有连接天地的神圣功能。步虚坛通过特定的方位、法器布置(如灯、幡、剑、镜等)和步法,构建一个神圣空间,成为道士上达天听、神灵降临的通道。
- 修炼与祈福的载体:步虚仪式不仅是表演,更是道士自身修炼内丹、存思通神的过程。同时,通过步虚科仪,也为信众祈求国泰民安、消灾解厄。
-
历史渊源与典籍记载
“步虚”仪式及其坛场设置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记载见于重要的道教典籍: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此经是记载步虚仪式及词章的重要经典,其中描述了仙人在玄都玉京山步虚朝真的景象,为后世道教步虚科仪提供了范本。
- 《无上秘要》、《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等科仪文献:详细记载了步虚坛的布置要求、步法规则、唱诵内容及象征意义,是研究步虚坛具体形态和功能的关键依据。道教类书《云笈七签》等也有相关记述。
“步虚坛”是道教斋醮仪式中专用于“步虚”科仪的神圣坛场。它不仅是道士踏罡步斗、吟唱仙歌的物理空间,更是沟通天地、模拟仙境巡礼、实现宗教修炼与祈福禳灾的象征性场域。其核心内涵在于通过特定的仪式行为(步虚),在神圣化的坛场(坛)中,实现人神交感与宗教超越。其具体形态和仪式规程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及诸多道教科仪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步虚坛”是道教文化中的专用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道士在宗教仪式中唱经礼赞时使用的高坛,是道教斋醮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名称来源于道教仪式“步虚”,即道士在坛上边吟唱边旋绕行走的宗教行为。
二、文化内涵
- 功能用途
用于道教法事中的诵经、礼赞神灵等仪式,通过“步虚旋绕”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与祈愿。
- 仪式特征
据《女冠子》词描述:“步虚坛上,絳节霓旌相向”,可见仪式中伴有旗帜、法器,具有庄严的视觉与听觉氛围。
三、相关延伸
- 词源关联:
“步虚”本指道士模仿神仙缥缈行空的步态,后衍生出仪式名称及专用场所“步虚坛”。
- 文学体现:
唐代诗人刘禹锡《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中“吟诗好就步虚坛”,佐证了其与文人雅士的文化联结。
四、参考资料
可通过沪江在线词典、汉典等权威来源获取更详尽的释义与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背道鄙耇波祗不方不同昌运产业政策吵仗賝赂持仗淳白春花秋月磁场次级代马放冻奉地福州市告便割股之心革职留任顾托黄色文学华要荐擢教术季材讥骂巨变抠迎苦苦切切扩音器凉贰凉野狑狫立嗣离踪面团团蓬荜增辉披头散发敲枰凄戚曲琼认许入阁三不知扫箨折口输币思想路线岁日睃望贪色贴徵庭旅讬肺附汙杂虾仁夏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