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栖托 ”。亦作“栖託”。亦作“栖托”。寄托,安身。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企 山阳 之游践,迟鸞鷖之栖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 唐 罗隐 《秋寄张坤》诗:“未知栖托处,空羡圣明朝。”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盖其上向虽有道,而未开闢,莫可栖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熊成基安庆起义·熊案始末记》:“ 成基 以栖託有所,机会万不可误,坚急归国。”
“栖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栖讬”由“栖”和“讬”组成,意为栖息依靠或停留依赖,既可指人或动物在某个地方生活、停留,也可表达对特定环境或条件的依赖与归属感。
“栖讬”中的“讬”是“托”的异体字,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栖托”。此外,其相关成语如“栖栖遑遑”(形容忙碌不安)、“栖栖默默”(形容孤寂)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文典籍。
栖讬是一个古代汉字,意为“栖息、停留”。它包含了“栖”和“讬”两个字,可以指物品停留、人们驻留某地或某种情感停留。
栖的部首是木,它由7画构成;讬的部首是言,它由6画构成。
栖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它是通过简化演变而来。而在繁体字中,栖讬的写法为棲託。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栖的写法稍有不同,它是两个草字头(株)相连而成;而讬的写法则与现代基本相同。
1. 鸟儿栖讬在树枝上。
2. 我们决定在山脚下栖讬一晚。
3. 睡梦中,我的思绪依然栖讬在故乡。
组词:栖身、栖息地、寄栖。
近义词:停留、停驻、停息。
反义词:飞翔、迁徙、离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