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神”。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栖神”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解释:
道家修炼术语
指凝神专一、涵养元神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在精神的集中与调养。如《淮南子·泰族训》提到“藏精於内,栖神於心”,《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与孙登探讨“栖神导气之术”。
死后安息
用于描述逝者灵魂的安宁,常见于古籍中对墓地的描述。例如北魏《水经注·汝水》提到“尹公度之所栖神处也”。
止息、安居
泛指停留或居住的状态,如明代汪道昆《高唐梦》中“栖神高唐之上”。
佛教入定
与禅定相关,指精神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
现代延伸用法
部分资料(如)提到“栖神”可形容人适应环境并乐在其中,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字形与读音
“栖”可读作qī(鸟栖息)或xī(不安定),此处读qī;“神”指精神或神灵,组合后整体含义偏向内在修养。
如需更详细古籍例证或不同语境分析,可查阅上述来源网页。
栖神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神灵寄居或栖息在某个地方。
栖神这个词的部首是木,并且它的总共有8个笔画。
栖神一词最早见于《晋书·王济传》:“灵庙有火,栖火之神。”这个词的来源与古代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于神灵居住地的描述有关。
栖神的繁体字为棲神。
在古代,栖神的写法可能会与现在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栖字的写法为“梄”,而神字的写法为“䚟”。
1. 他在这座山上修建了一座庙,供奉栖神。
2. 传说中,这片湖泊栖息着一位水神。
栖息、栖身、栖居、灵栖
栖身、栖居
迁徙、离去
白马三郎背悔鞭打快牛草茅长筭超群越辈打稿珰环都佼鰐海旛儿芳冽匪人蜂虿之祸附宝钩深索隐国瑞横调煇鑴笳寒见证疾捷尽绝机运骏茂居人匡庐连络篱牢犬不入六边形六月霜洛阳猫道髦硕眉斧民宰目不苟视慕效乾婚骑传秦妃倾竦软壳鸡蛋沈稳神注水家顺风行船肆骚讼直随堤坍陷途中妄其围抱稳展五狄乌行乡下人香韵袭常缀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