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rt]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对穹庐以出膝。——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父子同穹庐卧。” 颜师古 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参见“ 穷庐 ”。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 鸡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岁一来会。” 宋 司马光 《言北边上殿札子》:“可以驱穹庐於幕北,復 汉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云 楚 为非种,以忧劳主父,效忠穹庐故,遂不惮污辱其乡人,虑大义灭亲之太过也。”
“穹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óng lú,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指代
指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用毡子制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空,因此得名“穹庐”。现代常将其等同于蒙古包。
引申含义
在文学中,“穹庐”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及其生活方式。
《敕勒歌》中的经典比喻
北朝民歌《敕勒歌》写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天空比作巨大的圆顶帐篷,形容草原的辽阔与天地相接的壮丽景象。
其他诗文引用
穹庐不仅是游牧民族的实际居所,更承载着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乐府诗集》《容斋随笔》等文献来源。
穹庐,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形容宏伟壮丽、高大广阔的建筑或空间。它可以代表巍峨壮丽的宫殿、庙宇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穹(穴字旁)庐(宀字旁)
穹:由“穴”和“弓”两个部首组成,共7画。
庐:由“宀”和“者”两个部首组成,共6画。
来源:
穹庐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诗经》中,其中的《凤求凰》一篇中有“维罟维虺,维穹维据”一句,意为凤凰停驻在高大的栖息地上。
繁体字:“穹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穹庐以篆书和隶书形式出现,其字形较为简洁而古朴,与现代的楷书字形有所不同。
例句:
大雁南飞,穹庐之间淹没在晚霞的余辉中。
组词:
天穹、庐山、旧庐、金穹、穹苍。
近义词:
宏伟、崇高、壮丽、广阔。
反义词:
狭小、拙劣、低矮、破旧。
八儒鞭痕驰景聪明智慧大圜担认东央西告椟丸泛槎讽呪甘州子光能鼓乐寒涩横扫候敬环峙户籍荐枕席就擒极壮抉拾狼贪虎视令人神往流郁路食瞒天要价牧圉凝注朴騃朴慎颦蛾贫旅贫尼谦恭虚己砌层器怀清旷穷措大绮席齐希特三三五五刹刹沈祠霜艳朔裔甜梅填扎托避亡猿灾木五城御史司坊物识乌焉遐慕县符象约闲或萧槭虾皮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