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问不闻的意思、不问不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问不闻的解释

不问也不听。形容因某种原因对周围事物很淡漠。《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 李紈 虽青春丧偶,且居处於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参见“ 不闻不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问不闻”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不问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毫不理会。其核心含义是既不主动询问,也不被动听闻,表现出彻底的冷淡或忽视态度。该词常用于批评对他人困境、社会事务或职责缺乏责任感的消极行为。

二、语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不问”:不主动探询或关注;
    • “不闻”:不被动接收信息或消息。

      二者结合强调双重否定,凸显主体对外界完全隔绝的冷漠状态。

  2. 引申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该词隐含对责任、道义的逃避。例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 此处暗指李纨对家族事务的消极回避。

三、权威出处与引证

  1. 古代典籍

    • 最早可追溯至《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虽非直接引用,但“不问不闻”是对此类态度的凝练表达。
    • 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安老爷早有了一个不问不闻的主意。”
  2. 现代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

    不问不闻:既不关心也不过问。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使用场景示例

  1. 社会批评:

    “部分官员对民生疾苦不问不闻,导致矛盾激化。”(《人民日报》评官僚主义现象)

  2. 文学描写:

    “他对窗外喧闹充耳不闻,俨然一副不问不闻的隐士姿态。”(当代小说《浮城》片段)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汉典(www.zdic.net)成语“不问不闻”释义页(收录《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原文)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不问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对周围事物持冷漠态度,既不主动询问,也不关心听闻。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1. 经典出处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描述李纨丧偶后的状态:“虽居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此例通过对比物质丰裕与精神淡漠,强化了成语的贬义色彩。

  2. 现代用例
    鲁迅在《三闲集·在钟楼上》中运用此词:“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体现对现实问题的刻意回避态度。


用法与辨析


延伸理解

该成语强调主观上的冷漠,而非客观能力不足。例如,李纨在《红楼梦》中因守寡而封闭自我,属主动选择“不问不闻”;而鲁迅笔下则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无奈疏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红楼梦》原文或鲁迅杂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谙事别名碧烟蔽翳撑距称庆创议殂化淡退德类抖空竹風雨無阻覆阅缚絷盖藏功败垂成瓜緜棺器汉赋晖丽回文印悔之无及见见闻闻积储尽多尽少津门嶜崟鸠杖客屦愧勗联珠裂文历官丽藻陋弱轮郭骂名没牙箝蒙园吏末大旁求膨化且当琼筵岐涂阙亏儒服桑穣纸十八地狱市舶库始笄属车私奔同意颓废派图样外江老旺兴顽焰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