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鞚的意思、青丝鞚的详细解释
青丝鞚的解释
(1).青色丝绳的马络头。 南朝 梁元帝 《紫骝马》诗:“宛转青丝鞚,照耀珊瑚鞭。” 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竹叶村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
(2).借指坐骑。 唐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诗:“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宋 王廷珪 《别葛德裕》诗:“凭君少缓青丝鞚,为我聊倾碧玉巵。”
词语分解
- 青的解释 青 ī 深绿色或浅蓝色: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青。青黄不接。 靛蓝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专业解析
“青丝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象的复合词,由“青丝”与“鞚”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 青丝:原指乌黑发亮的头发,引申为青色丝线或丝质物品。在古诗词中常借指青春、美好或缠绵之情,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鞚(kòng):指马笼头或驾驭马匹的缰绳,见于《说文解字》:“鞚,马勒也。”其字形从“革”,表明与皮革制品相关。
二、整体含义
“青丝鞚”特指以青丝编织或装饰的马缰绳,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表现马具的华美或骑者的优雅姿态。例如,南朝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青丝鞚绳系玉壶”,即通过青丝缰绳与玉壶的搭配,衬托出人物的高贵气质。
三、文化意象
该词承载着双重象征意义:
- 物质层面:反映古代马具工艺中对装饰细节的重视,青丝材质暗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 文学层面:作为诗歌意象,常与“白马”“金鞍”等元素并置,构建出“白马金鞍青丝鞚”的经典画面,见于《乐府诗集》等文献,体现古代文人对理想化骑乘场景的审美追求。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释义、《说文解字》注疏、南朝鲍照诗歌集注)
网络扩展解释
“青丝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诗词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 青色丝绳的马络头:指用青丝编织成的马笼头,用于控制马匹()。
- 借指坐骑:通过部分(马络头)代指整体(马匹),常见于诗词借代手法()。
-
构词解析
- 青丝:原指青色丝线,后引申为“黑发”等(如李白诗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但在“青丝鞚”中保留原意()。
- 鞚(kòng):指马笼头,控制马匹的器具。
二、引证与出处
- 南朝梁元帝《紫骝马》
“宛转青丝鞚,照耀珊瑚鞭” —— 描述骏马佩戴青丝鞚与华贵马鞭的英姿()。
- 陆游《怀成都十韵》
“桃花骏马青丝鞚” —— 以青丝鞚烘托骏马装饰的精致()。
- 杜甫《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 借“青丝鞚”代指友人未归的坐骑()。
三、用法与拓展
- 文学意象:多用于描绘马具的华美或借代骑乘场景,体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现代延伸:当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诗词赏析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青丝”的其他引申义(如黑发、琴弦等),可参考中的扩展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鼻瘜参和城垒沉寂传道窗格德素點召法蠡烦僞风貌分张腹里工商业工业用拖拉机怪怨鬼工雷斧闺彦果卉河洲鸿踪哗疑晦昧回形针角槎紧逼惊犯精确旧典捐输狂疎丽佳流喝谩怠瞒官不瞒私南剑三先生剖辩前轨青目清渫荣枯三五传柑识力霜凋夏绿水气顺成殊珍私烛素罗跳空通借字吐辞退斥涂饰潙印禅五旦下马席享劳显饰消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