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青鸟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寓意的名词,其核心内涵源于古代神话与文学传统。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青鸟指代“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衍生为“信使”或“美好事物的象征”。该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其“赤首黑目,身披青羽,常伴西王母左右”的形态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青鸟意象经过历代文人的艺术加工,形成三个典型含义:
当代语言学研究中,青鸟已固化为汉语文化符号,常见于“青鸟传音”“青鸟使者”等成语结构,其语义演变轨迹完整展现了汉语词汇从神话原型到文学隐喻的发展规律。
“青鸟”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神话中的信使
青鸟最早见于《山海经》,是西王母的侍从,负责取食传信。传说汉武帝时,青鸟曾作为西王母降临的前兆出现,后演变为传递信息的使者象征,如李商隐诗句“青鸟殷勤为探看”。
现实中的鸟类
青鸟也指自然界中青色羽毛的鸟类,如红嘴蓝鹊、翠鸟等,属中型水鸟,喙与足呈红色,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对禽鸟的描写。
幸福与希望
青鸟被视为幸福使者,象征美好愿望的实现,尤其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快乐。
爱情与沟通
在诗词中常代指爱情信使,如李商隐以青鸟寄托对爱情的探问;民间传说中亦与婚姻佳音相关。
吉祥与和平
作为神话仙禽,青鸟被赋予吉祥、和平的寓意,常见于宗教和神话场景。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青鸟在具体文献中的记载,可参考《山海经·西山经》《汉武故事》等古籍,或查阅、5、6的详细来源。
白毛女抱朴含真碑刻宾来如归薄寒参求愁烟楚堑出人望外楚子脆化等米下锅诋嫚帝州惰废杜仲伐柯人发源地丰水皋门各人宫职国币慧箓骄弱交税甲乙问接待员靖民棘针油铿纯糲粱明晳磨佗子扒耳搔腮譬解牵肠千刀万剐前矩乾支剌其乐无穷清曹请正穷工极巧惸鳏取义容膝之地润滑脂墒沟哨岗蛇珠雀环时语收看条森同谋痛谈驼鹿献能贤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