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轻侠的意思、轻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轻侠的解释

(1).谓为人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三国志·吴志·凌统传》:“父 操 ,轻侠有胆气。”《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魏 员外散骑常侍 高乾 , 祐 之从子也,与弟 敖曹 、 季氏 皆喜轻侠,与 魏 主有旧。”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短簫鐃歌,表其清壮;横吹边奏,寄其悲凉;《鞞舞》五曲,显 荆楚 轻侠之态。”

(2).指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汉书·何并传》:“初, 邛成太后 外家 王氏 贵,而侍中 王林卿 通轻侠,倾京师。”《北史·薛安都传》:“ 安都 少驍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此盖 汉 法连坐,其子之宾客为群盗,故子繫 庐江 。缘 汉 人市好客名,多通轻侠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轻侠"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轻"与"侠"二字的本义及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来理解。核心含义指行为轻率、任性妄为,却又带有侠义气质或游侠作风的人,常含贬义,指那些不遵常规、好勇斗狠之徒。

  1. 核心释义与词义构成

    • 轻: 本义指分量小,引申为"轻率"、"不慎重"、"不庄重"、"放纵"。在"轻侠"一词中,主要取其"轻率放纵"、"不守规矩"、"行为浮躁"之意。
    • 侠: 本指侠义、侠客,指凭借勇力或武艺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但在"轻侠"组合中,"侠"更侧重于指代具有"游侠"、"任侠"的习气、作风或身份,常带有无视法纪、崇尚个人武力解决争端的特点。
    • 合义: "轻侠"即指行为轻浮放纵、不拘礼法、好勇斗狠,带有游侠习气的人。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侠义行为(如打抱不平),但更显著的特征是任性妄为、不遵纪守法、常以武力行事。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地方上的豪强、恶少年或不安分的游民。
  2. 古籍文献中的用例与释义佐证

    • 《史记·货殖列传》: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其中"任侠"所指的这类少年,其行为特征与后世所说的"轻侠"高度重合(行为不法、好勇斗狠)。司马迁虽用"任侠",但描绘的形象正是"轻侠"的典型。
    • 《汉书·何并传》: "(严)本阳翟轻侠..." 颜师古注曰:"轻侠者,言其轻死重义也。" 颜师古的注解点明了"轻侠"的核心特质之一——轻视生命(轻死),重视义气或私人恩怨(重义),这种"重义"往往表现为对个人信诺或小团体利益的极度看重,而非社会公义。
    • 《后汉书·酷吏传序》: "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 其中提到的"豪猾"、"桀健者"往往就是"轻侠"一类的地方豪强恶势力。
    •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部分): 对"侠"的解释中提到"任侠"行为常包含"以力辅人"、"打抱不平",但也常与"武断乡曲"、"不守法纪"相联系,这与"轻侠"的负面形象相符。
  3. 语义分析与特点

    • 行为特征: 轻率、放纵、任性、好勇斗狠、无视法纪、崇尚武力、结党营私。
    • 身份背景: 多为地方上的豪强子弟、市井恶少年、无固定职业的游民。
    • 双重性: 一方面可能有"侠"的某些特质,如重然诺、讲"义气"(小团体义气)、敢于行动;另一方面,"轻"字突出了其行为的负面性——浮躁、不成熟、缺乏责任感、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 贬义倾向: 在官方记载和主流社会视角下,"轻侠"通常被视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是地方官吏打击的对象。
  4. 与现代词汇的联系与区别

    •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轻侠"一词。
    • 其部分含义(如好勇斗狠、无视法纪)与"流氓"、"地痞"、"恶少"、"古惑仔"等词有相似之处。
    • 其"侠"的成分使其与纯粹的"恶霸"、"强盗"有所区别,他们可能在某些情境下(如对抗更强大的不公或为小团体)展现出一定的"侠义"行为,但这通常不是其主流形象。

"轻侠"指古代那些行为轻浮放纵、不拘礼法、好勇斗狠、带有浓厚游侠习气的人。他们轻视生命,重视个人或小团体的"义气",常以武力解决问题,对地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是史书中常被记载的需要被管束或打击的对象。其核心在于"轻"(轻率放纵)与"侠"(游侠作风)的结合,且整体带有贬义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轻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行为特质
    指为人轻生重义,勇于为他人排忧解难的性格或行为。这类人往往不惧危险,将道义置于个人安危之上,如《三国志》中记载凌操“轻侠有胆气”。

  2. 人物指代
    特指具备上述品质的群体或个人,如《汉书》提到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表明这类人常以义气联结,影响力较大。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三、造句示例

  1.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
  2. “每一个年轻侠士挂在嘴边上的正义公理……越来越像一个笑话。”(现代文学中的引申用法)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焰辩慧补订不乏其人谗巧尘谤翅翼厝置大禄撢择德类吊棒掉缭儿女成行封题風檐腹非富贵衣搞惦狗尾草孤旅海浦黑鲩后金槐胶回映擭穽笺檄金兰谱究明钜族朗魄劳臣连陌柳台驴辇猫鬼马薪蒿门堪罗雀面熟侔尊砰磕平治天下毗沙门清越清徵设立牲饩身谋事畜束隘摔风署缺嗣息岁星苔纸剃剪偷嘴頽残推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