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伽藍的意思、伽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伽藍的解釋

[梵samghrma] 梵語僧加藍摩的略稱,意譯“衆園”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稱

我不如走到伽藍殿中,問個終生的吉兇。——《英烈傳》

詳細解釋

(1).梵語僧伽藍摩譯音的略稱。意為衆園或僧院,即僧衆居住的庭園。後因稱佛寺為伽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伽藍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耆尼國》:“伽藍十餘所,僧衆二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説一切有部。”《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僧伽藍譯為衆園。《僧史略》雲:‘為衆人園圃。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殖道芽聖果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後不送出,伽藍盡皆焚燒。”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四:“伽藍宮殿,古者多以宗教或帝王之威力,令國人成之;故時世既遷,不能更見,所當保存,無令毀壞。”

(2).伽藍神的省稱。《西遊記》第九八回:“佛爺爺大喜,即召八菩薩、四金剛……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 唐僧 進。”《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伽藍土地,護法護人。” 明 無名氏 《精忠記·說偈》:“夜來伽藍托夢,故人 嶽鵬舉 來此徑過,須當迎接。” 清 侯方域 《重修白雲寺碑記》:“三年乃創大殿,建立三佛像,與夫金剛、羅漢、韋馱、伽藍之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伽藍是漢語中源自梵語的佛教術語,指代佛教寺院或僧衆修行的場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伽藍(qié lán)音譯自梵語“saṃghārāma”(僧伽藍摩),原意為“僧衆共住的園林”。在漢語詞典中定義為:

“佛教寺院的通稱”,特指僧侶修行、供奉佛像的宗教建築群。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03頁)、《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二、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1. 狹義指寺院建築

    初指印度僧團靜修的園林,傳入中國後演變為寺院代稱。如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佛寺盛況,“伽藍”即指寺院建築實體。

    來源:《洛陽伽藍記校注》(範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廣義含宗教功能

    延伸為具備佛殿、經堂、僧舍等完整設施的宗教空間,象征佛法傳播的場所。如唐代義淨《南海寄歸傳》載:“伽藍乃施主福田,僧衆依止。”

    來源:《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編)。


三、宗教意義與象征


四、文學與曆史用例


引用說明

因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及古籍原典(《洛陽伽藍記》《全唐詩》)無官方電子版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來源。如需線上考據,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中華古籍資源庫(國家圖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伽藍”是漢語中與佛教文化密切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讀音
    正确讀法為qié lán(非“jiā lán”或“gā lán”),其中“伽”為多音字,此處取梵語音譯。

  2. 詞源
    源自梵語“僧伽藍摩”(Saṃghārāma),意為“僧衆共住的園林”或“僧院”,後演變為佛寺的統稱。


二、核心含義

  1. 佛教寺院

    • 指僧人居住、修行的場所,如“龍華寺”等傳統佛寺。
    • 在《洛陽伽藍記》中,伽藍被描述為“花果蔚茂,芳草蔓合”的清淨之地。
  2. 伽藍神

    • 佛教護法神的統稱,如“十八伽藍”或民間信仰中的關羽(關公)也被尊為伽藍菩薩。

三、結構與文化延伸

  1. 寺院結構
    傳統伽藍遵循“七堂伽藍”布局,包括佛殿、法堂、鐘樓等建築。

  2.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伽藍”可比喻甯靜優雅的環境(如“都市伽藍”)。


四、常見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寺建築或護法神體系,可參考《洛陽伽藍記》等古籍或佛教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俺們保結便黠坼堠成寐戳煤釺俶遷慈保辭訟倒黴蛋大審電門疊逢紀返初服過犯國信使慌急列回天乏術間道賤服建築十書即此浄名緊關捐袂開辭龛窟枯城酷似鍊乳離摟戮力同心茅柴酒眉飛色舞盟契渺冥冥境南榜内功裒藝竅窦且權輕系饒憂稔謀镕琢三夫成市虎騷話似水流年耍猴思情貪昧鼗牢天長地久停涵擿問危辭絃誦遐州僻壤忻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