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点的意思、三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点的解释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 李商隐 《夜半》诗:“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鐘声絶,禁人行;五更三点,鐘声动,听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点”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时间概念(最常见)

指一天中的下午三点钟,即15:00。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3页。


二、几何概念

指空间中或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构成几何图形的基础元素。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876页。


三、抽象概括用法

表示少量但关键的条目或方位,常用于总结性表述(如“重点有三”)。

例:会议内容可概括为三点:计划、执行、反馈。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第102页。


四、特殊领域术语

  1. 文胸尺码:表示下胸围与罩杯深度的差值(如75B中的“B”对应三点)。
  2. 书法术语:指汉字笔画中的“顿点”组合(如“氵”旁)。

    来源:《辞海》(第七版)第1985页。


引用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的词典,具体内容可查阅实体书籍或官方在线版本(如《现代汉语词典》网络版)。不同语境中“三点”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表述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

“三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主要解释:

一、古代计时单位

  1. 时间划分
    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2小时),每更再细分为三个“点”。例如:

    • “五更三点”指凌晨3点左右(即第五更的第三点)。
    • 唐代杜甫《至日遣兴》诗提到“五更三点入鵷行”,李商隐《夜半》诗也以“三更三点”描述深夜。
  2. 夜禁制度
    元代《元史》记载“一更三点”禁止出行,“五更三点”解除宵禁,说明其作为时间节点的社会管理作用。


二、佛教文化符号

  1. 文字起源
    源自古印度婆罗谜字母“i”的书写形式,最初为三个不纵不横的点,后在吐火罗语中演变为三个“C”形符号。

  2. 宗教象征
    佛教借其三角关系比喻核心教义:

    • 《涅槃经》中的“三德”:法身德(本体)、般若德(智慧)、解脱德(超越)。
    • 天台宗引申为“空、假、中”三谛,表达对世界本质的认知。

补充说明

现代汉语中,“三点”多指具体时间(如15:00),但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含义仍见于文献与宗教研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敦煌变文集》或佛教经典相关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暗纠百邪崩阙编集不堪七怆天呼地踧踖不安盗伙玷污讹夺诽语烽火台奉申贺敬符禳浮蒸贯跤豪直合成革黄酱伙同觳食家道脚耗解纾积重不反隽味夸夺子领抹柳闇流湎落可的慢水梅苏鸟彝平明清邃情藻让挹熔剂如麻入邪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设爵十八公市吏收续顺人殊涂同归悌顺头鹅吞爻弯脖子碨磊慰问品武梁祠画像香油馃子消弭下网协规谢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