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淺學的意思、淺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淺學的解釋

[superficial] 學術造詣不深;學識淺薄

詳細解釋

(1).謂學識短淺。 漢 孔安國 《古文孝經訓傳序》:“故古文《孝經》初出於 孔氏 ,而今文十八章,諸儒各任意巧説,分為數家之誼,淺學者以當六經。” 清 姚鼐 《<泰山道裡記>序》:“餘淺學又偶過臆度,徒幸有合於好古力索久往來是山中者。” 郭沫若 《斷斷集·“刺身”》:“‘刺身’是幾時傳到了 日本 來?在這兒恕我淺學,實在說不出它的絕對年代。”

(2).學問膚淺的人。亦作自謙之詞。《三國志·蜀志·秦宓傳》“ 定公 賢者”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書傳 魯定公 無善可稱。 宓 謂之賢者,淺學所未達也。”《通典·禮三三》:“淺學所見,謂如上義。” 明 李贽 《答周柳塘書》:“所雲 山農 打滾事,則淺學未曾聞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淺學”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淺”和“學”兩部分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的定義,“淺”指程度不深、根基薄弱,“學”指學問或學術。組合後,“淺學”形容學識或學術造詣不夠深厚,通常用于自謙或客觀評價他人知識儲備的局限性。

從詞源學角度,《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指出,“淺學”最早見于《論語·子張》中子貢所言“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後人引申為對學問不精的自述。該詞在明清文獻中頻繁出現,如《紅樓夢》第五回“我本淺學,怎敢妄論”即典型用法。

詞性上,“淺學”屬于形容詞,可作謂語(如“此人淺學”)、定語(如“淺學之士”)。近義詞包括“疏學”“薄識”,反義詞為“博學”“鴻儒”。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語境,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曾以“淺學誤國:論基礎研究薄弱對科技創新的制約”為題展開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

“淺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學術造詣不深
    指學識淺薄、研究不夠深入,常用于客觀描述或自我謙稱。例如:“淺學者以當六經”(漢·孔安國)。

  2. 學問膚淺的人
    也可代指學問不精的人,或作為自謙之詞。如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提到“淺學者”對曆史人物的誤判。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漢·孔安國在《古文孝經訓傳序》中批評“淺學者”對經典的曲解。
    • 清·姚鼐《泰山道裡記序》以“淺學”自謙,表達對學問的敬畏。
    • 唐代詩人馬戴在詩中寫道:“淺學常自鄙”,用于自我謙遜。
  2. 現代語境
    郭沫若曾用“淺學”表達對日本文化研究的不足,現代多用于形容知識儲備有限或自謙。


三、相關擴展


四、使用建議

如需更完整的引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鮑叔逼仄伯世達魯花赤蹬技遁世無悶貳相繁忙飛蛾撲火風箒焚屍揚灰附攀伏彥負重吞污個展溝隍孤壘故事片古體還望豪赫黑照濺落雞毛文書即若雞素涓滴成河屦縷口直心快枯桐略略冒地薩怛嚩南柯太守畔道旁民鉛刀氣沖鬥牛凄瑟秋勢啟蟄熱鍋上螞蟻失腳試練衰羸私詞嗣讓私越歲運宿隙嘽唌天山通蔽完白山民往賢下馬觀花小檢笑颦洩洩謝宅戲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