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淺學的意思、淺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淺學的解釋

[superficial] 學術造詣不深;學識淺薄

詳細解釋

(1).謂學識短淺。 漢 孔安國 《古文孝經訓傳序》:“故古文《孝經》初出於 孔氏 ,而今文十八章,諸儒各任意巧説,分為數家之誼,淺學者以當六經。” 清 姚鼐 《<泰山道裡記>序》:“餘淺學又偶過臆度,徒幸有合於好古力索久往來是山中者。” 郭沫若 《斷斷集·“刺身”》:“‘刺身’是幾時傳到了 日本 來?在這兒恕我淺學,實在說不出它的絕對年代。”

(2).學問膚淺的人。亦作自謙之詞。《三國志·蜀志·秦宓傳》“ 定公 賢者”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書傳 魯定公 無善可稱。 宓 謂之賢者,淺學所未達也。”《通典·禮三三》:“淺學所見,謂如上義。” 明 李贽 《答周柳塘書》:“所雲 山農 打滾事,則淺學未曾聞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淺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學術造詣不深
    指學識淺薄、研究不夠深入,常用于客觀描述或自我謙稱。例如:“淺學者以當六經”(漢·孔安國)。

  2. 學問膚淺的人
    也可代指學問不精的人,或作為自謙之詞。如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提到“淺學者”對曆史人物的誤判。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漢·孔安國在《古文孝經訓傳序》中批評“淺學者”對經典的曲解。
    • 清·姚鼐《泰山道裡記序》以“淺學”自謙,表達對學問的敬畏。
    • 唐代詩人馬戴在詩中寫道:“淺學常自鄙”,用于自我謙遜。
  2. 現代語境
    郭沫若曾用“淺學”表達對日本文化研究的不足,現代多用于形容知識儲備有限或自謙。


三、相關擴展


四、使用建議

如需更完整的引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淺學》的意思

《淺學》一詞指的是對某個學科或領域的了解不夠深入的學習。它強調知識的表面性和程度不夠深,暗示着尚需進一步深入學習才能夠真正掌握其内涵和本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淺學》一詞的部首是水,拼音為“shuiǐ”,總計有9畫。

來源與繁體

《淺學》一詞源自于漢語,是一個簡化字,繁體字為「淺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淺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淺」。

例句

1. 他隻是對這門課程有了一些淺學而已,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深入研究。

2. 我的淺學讓我對這個領域的複雜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3. 那位教授深深地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他的學識絕不僅僅是淺學而已。

組詞

深學、學習、學問、學術

近義詞

膚淺、淺陋、恍然

反義詞

深學、深思、深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