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身体力行。 郭沫若 《羽书集·文化人当前的急务》:“尤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躬体力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ōng tǐ lì xíng,其核心含义是亲身体验并努力实践。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常用于教育、领导力等场景,倡导通过实际行动树立榜样。
《躬体力行》是一个成语,意为亲自实践、身体力行地去做某事,表示不仅口头上表示支持或者赞同,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躬体力行》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身、力和行。其中,身部意为身体;力部意为体力、努力;行部意为行动、做。
《躬体力行》的笔画依次为17画。
《躬体力行》一词来源于《论语·雍也》中的原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其意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就不应该接受。贫苦贱下是人人都不愿意遭遇的,但如果是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的,就不应该摒弃。君子离开了仁道,又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名声呢?君子在临终之前,若违背了仁道,那么他平时一定也会违反仁道。
在繁体中,躬体力行的写法为「躬體力行」。
在古代,躬体力行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与现代一样。
1.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躬体力行,以身作则,为他人做好的榜样。
2. 在困难面前,他总是躬体力行,不怕辛苦,不退缩。
躬行礼、躬耕乐道、积毁销骨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实践所言、言行一致
口是心非、只说不做、光说不练、只道不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