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状的意思、内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状的解释

内廷文书。《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内状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两层含义,均属古代文书范畴:


一、宫廷内部文书

指古代由宫廷内部发出或呈递至宫廷的正式文件,多涉及机密政务或皇室事务。

例证:

《后汉书·礼仪志》载:“尚书令受内状,奏闻于帝。”

此处的“内状”指向皇帝呈递的机密奏章,需经尚书令转呈(中华书局《后汉书》点校本)。

制度背景: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内状”特指中书省起草、经门下省审核后提交皇帝的诏令草案,属宫廷核心行政文书(参考: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二、告密文书

唐宋时期引申为密告他人罪状的匿名文书,具隐秘性。

例证:

《资治通鉴·唐纪》胡三省注:“内状,匿名文书也,谓投匦以诉人罪。”

此类文书通过“匦”(举报箱)投递,内容多涉隐私或诬告(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校注本)。

法律关联:

《唐律疏议》规定“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侧面印证“内状”的隐秘性与法律风险(参考:法律出版社《唐律疏议》译注)。


语义演变脉络:

从汉代宫廷机密文书(中性义)到唐宋匿名告发文书(贬义),词义随行政制度与社会形态变迁而分化。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华书局《后汉书》(点校本)
  2.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3.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校注本)
  4. 法律出版社《唐律疏议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内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内状(拼音:nèi zhuàng)指内廷文书,即古代宫廷内部使用的官方文件或诏令。该词多见于唐代文献,例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典故:

来俊臣对周兴说:“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此例中,“内状”代指皇帝密令,体现了其权威性。

延伸信息

  1. 使用场景
    多用于唐代司法或宫廷事务,特指由皇帝或内廷直接下达的文书,常见于历史案件记录。

  2. 相关典故
    成语“请君入瓮”即源于《朝野佥载》中周兴被内状审判的故事,凸显了“内状”作为司法指令的功能。

  3. 结构解析

    • 内:指宫廷内部,与“外”相对。
    • 状:指文书、文件,如“供状”“行状”。

参考资料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太平广记》《朝野佥载》等文献,或访问查字典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比八彩保惠抱弄变电站便能箔场不尴尬不急之务不省得补益纯固厨宰碇泊地球同步轨道丢灵躲难独有千秋扼喉梵教抚时感事寡少故侯果蔬咶絮回电活忒忒夹镜江郎才掩剑戟剑骑狡伏孑遗生物金奴银婢寄乳嵁巗愧汗凌藉木马子南为贫惰评头品足颇耐乾嗝诮姗乔做衙惬情三累三千水洒派摄袂深文附会蛇蝎为心石桂抬扛天磬通邑王后卢前五一国际劳动节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