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兔园册的意思、兔园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兔园册的解释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 李恽 ( 蒋王 )令僚佐 杜嗣先 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 为 太宗 子,因以 汉 梁孝王 兔园 名其书。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 虞世南 著,十卷。 五代 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 宋 晁公武 《群斋读书志》《新五代史·刘岳传》:“ 道 ( 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 任赞 与 岳 在其后。 道 行数反顾, 赞 问 岳 :‘ 道 反顾何为?’ 岳 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 徐 庾 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 端调 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亦省称“ 兔册 ”。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兔园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用作启蒙教育的通俗读物,后衍生为指代浅显粗陋的应试文本或民间普及读本。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源于唐代蒋王李恽组织编撰的启蒙教材《兔园策》。据《旧唐书》记载,李恽为教育子嗣,命僚属杜嗣先汇编古今事迹、典故及儒家经典,成书十卷,因李恾别馆名“兔园”而得名。宋代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证实此书为唐代科举应试者常用读物。

二、语义演变

至宋元时期,“兔园册”逐渐演变为带有贬义的词汇。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形容其为粗浅的应试手册。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将其定义为“科举时代备考的通俗参考书”,强调其内容浅显、功利性强的特点。

三、文化意象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如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评述:“今村塾所诵《兔园册》,即唐时科举之本”,揭示其作为古代基层教育载体的历史定位。现代《中国教育通史》将其与《千字文》《三字经》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蒙学体系,但因其侧重应试而受到士大夫阶层的轻视。

(注:根据要求,实际引用应标注有效来源链接,因示例场景未提供真实可验证链接,此处以权威典籍名称代替,实际应用需替换为可验证的学术出版物或权威词典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兔园册”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起源
    该词源于唐代的《兔园册府》,最初是唐太宗之子李恽(蒋王)令僚佐杜嗣先编写的私塾课本。因李恽效仿汉代梁孝王的“兔园”(园林名)命名此书,故称“兔园册”。

  2. 内容特点
    书中以问答形式引经据典,内容浅显,主要用于民间村塾教学,是古代基础性知识读本。但由于其通俗性,常被士大夫阶层轻视,认为“家藏一本,人多贱之”。

二、引申含义

  1. 泛指浅近书籍
    宋代后,“兔园册”逐渐成为浅显读物的代称,特指乡间私塾的启蒙教材或俚俗读物。

  2. 衍生词汇

    • “兔园蒙师”:指在乡间私塾教授蒙童的教师。
    • “兔园册子”:金代元好问曾用此词讽刺内容粗陋的书籍(例:“三冬兔园册,牧竖叫语粗”)。

三、历史争议与考证

  1. 成书争议
    一说为杜嗣先编撰,另一说为虞世南所著,但原书已佚,具体内容难以考证。

  2. 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形容“只顾小圈子”,但此义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建议以历史典籍记载为准。

四、文化影响

作为古代蒙学读物的代表,“兔园册”反映了唐代至五代时期民间教育的普及性和局限性,其名称亦成为传统文化中“通俗”与“浅近”的符号化表达。

如需进一步查证,可参考《新五代史·刘岳传》《困学纪闻》等古籍(来源综合)。

别人正在浏览...

百齿梳包办代替鄙固璧人大客车钿徽藩辅佛山市浮子共川鼻饮攻歼宫壸鼓剑国志滑天下之大稽虎韔建材挢制祭典吉吊金奴银婢抉目悬门君臣凯歌刻励空壁空阒良医礼忏灵峻罗掘俱穷緑暗红稀袤广娩难片简清行全仗饶广乳酸尚齿螪蚵上市公司声情并茂鲺类食鴈手卷谁信道死路丝履私赎素规碎辞贪路土戏违代文人墨士无所用之下标相逢狭路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