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探花使的意思、探花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探花使的解释

(1).亦称“ 探花郎 ”。 唐 时称进士及第后 杏园 初宴时采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进士二人为之。 北宋 因之。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 杏园 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六:“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

(2).鸟名。即桐花凤。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桐花凤小於玄鸟,春暮来集桐花,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 明 杨慎 《桐花凤画扇》:“ 李之仪 有《阮郎归》一词咏倒掛云:‘朱唇玉羽下 蓬莱 ,佳时近早梅。探花情味久安排,枝头开未开……’自注云:‘此鸟以十二月来,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性极驯,好集美人釵上,宴客终席不去,人爱之无所害。’”参见“ 桐花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探花使"是古代科举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其含义具有历史演变特征。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原指唐代新科进士在杏园宴会时推选的采花使者。具体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可见其本义专指宴会活动中负责采撷名花的青年才俊。

二、职能演变 唐代进士及第后举行的"杏园探花宴"中,探花使需具备两项特殊资质:1.年龄最轻;2.相貌出众。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载:"进士及第后...又选年少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

三、语义转化 宋代起,"探花"逐渐固定为殿试第三名的代称。清人赵翼《陔余丛考》考证:"惟第三名谓之探花,盖鼎甲三人...沿唐俗也。"这种称谓的演变折射出科举制度的礼仪化进程。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青年才俊的象征符号,如《牡丹亭》"探花使到洛阳"之句,即借古喻今暗指才子风流。需注意明清两代官方文献中,"探花使"已特指殿试一甲第三名,与唐代原义产生本质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探花使”是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科举制度中的角色

  1. 唐代起源:新科进士在杏园初宴时,需选派两名最年轻的进士担任“探花使”,负责游园采折名花。若他人先折得名花,探花使会被罚酒。
  2. 北宋延续:此传统延续至宋代,仍由同榜年少者担任,并需赋诗助兴,故又称“探花郎”。

二、鸟类别称

指“桐花凤”,一种体型小巧的鸟,因常在桐花开放时出现得名。元代《嫏嬛记》记载其别名“探花使”,明代杨慎的诗词中亦有提及。


补充说明:唐代“探花使”与明清“探花”不同,前者是宴会职务,后者指科举第三名。此称谓反映了古代科举文化与自然意象的结合,兼具人文与诗意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坳泓饱含禀覆避邪嚗嚗侧重称猫尺半出陈易新春风沂水瓷罂代倩悼亡打觑地学通论发谋番户给札果下牛觚椠寒歌寒种号房貉绒合办花娇柳亸浣衣局花市汇归火上弄冰凌佳传降色江珧柱廐苑拷掠量置凌阴流奔旅恨绿叶成阴骂爹骂娘犘牛马厮闷闷不乐命体蒲龙艾虎前脩乔画七步成诗青蛾茕茕深厉浅揭诗标适情率意失心怂恿贪慕文约浯溪笔香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