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
“棠颂”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文学典故,主要与周代召公奭的德政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棠颂”指《诗经·召南·甘棠》篇中对召公奭的赞颂之辞。该诗通过描绘甘棠树(即棠梨树),表达百姓对召公巡行南国时在树下听讼断案、施行仁政的怀念。诗中“蔽芾甘棠,勿翦勿伐”等句,强调对甘棠树的保护,象征对召公德行的敬仰。
历史背景
周召公奭是西周初年政治家,常于棠树下处理政务,以公正仁爱著称。后人借《甘棠》一诗,将“棠颂”发展为对清廉官员或德政的称颂。
文学影响与典故
延伸意义
该词不仅限于《诗经》原意,还被用于书信祝颂(如“敬颂大安”)或祭祀舞曲的泛称,但核心仍围绕对德政的赞美。
总结来看,“棠颂”融合了历史事件、文学创作与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文化中“以物喻德”的典型表达。
《棠颂》是一个中文词语,意为赞美、颂扬。它常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或优秀人物的赞美和歌颂,表达出对其的高度赞扬和敬佩之情。
《棠颂》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分别是木部和颂部。其中,木部表示这个字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木材,颂部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赞美和歌颂相关。
根据笔画的统计,棠字共有12个笔画,颂字共有14个笔画。
《棠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棠茨》篇,其中有一句:“瞻彼棠斯,其叶牂牂。”意为仰望着那茂盛的棠树啊,它的叶子翠绿茂盛。
在繁体字中,棠字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而颂字的繁体写法为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不同于现代的简化字,所以棠颂两个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棠字的古代写法是替木而“罒”,颂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少了一个横折。
1. 他在颁奖典礼上向获奖者致以了一曲动人的《棠颂》。
2. 这部纪录片深情地讲述了一位普通工人的奋斗史,是对打工者的一次真挚的《棠颂》。
1. 棠木:指棠树。
2. 见棠:指仰望或看见茂盛的棠树。
3. 头颂:指最先颂扬或最高赞美的歌曲或文字。
近义词:歌颂、颂赞、称颂、赞美。
反义词:诟病、批评、贬低、谴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