谠正的意思、谠正的详细解释
谠正的解释
(1).正直。《北史·杜弼传论》:“识学甄明,发言讜正。”《旧唐书·李固言传》:“ 训 注 诛, 文宗 思其讜正, 开成 元年四月,復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
(2).指正直的言论。《晋书·武帝纪》:“帝宇量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纳讜正,未尝失色於人。”《旧唐书·裴度传》:“夫人臣事君,唯忠与义,大则以訏謨排祸难,小则以讜正匡过失。”
词语分解
- 谠的解释 谠 (讜) ǎ 正直的(言论):谠议。谠论。谠言。谠辞。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谠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形容词义:指正直的品质或态度,常用于描述人的品格。
- 名词义:指正直的言论,强调言论的公正与坦率。
二、引证与用法
- 古籍用例:
- 《北史·杜弼传论》提到“发言讜正”,形容人言辞正直。
- 《旧唐书》中“文宗思其讜正”,指皇帝认可某人的正直品格。
- 《晋书·武帝纪》用“容纳讜正”表示君主接纳正直言论。
- 现代示例:
- 如“谠论”指正直的议论(如宋代《谠论集》),与“谠正”含义相通。
三、字源与关联
- “谠”(dǎng)本义为正直,从“言”部,强调语言的正直性。
- 相关词汇包括“谠直”(正直的人)、“谠言”(正直的言论)等。
四、总结
“谠正”既可形容人的正直品格,也可指代公正的言论,常见于历史文献,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学术或文学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北史》《旧唐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谠正(dǎng zhèng)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判和判断,纠正错误。下面是关于谠正的详细解释和例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谠正确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正,它们分别代表“言辞”和“正确”。谠字共有14个笔画。
来源:谠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意为通过谈论和讨论来达到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后来逐渐被用于修正不准确的观点和行为。
繁体字:谠字的繁体形式为謙(qiān)。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谠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举凡治字、篇讼、审饰、试举等各字书法之中皆用“讠”汉。可见古代人们对待谠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
例句:1. 他通过无私的谠正,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 这位导师用谠正的方式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
组词:谠言(dǎng yán,正确的言辞)、谠论(dǎng lùn,正确的讨论)
近义词:纠正、更正、订正
反义词:误导、歪曲、错误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曾白头达悲寂币物伯夷不到家铲车朝钟暮皷扯翻车龙骋强舂相从业丹鸡打女真大清明斗历番阴封资修副标题赶步高菓子茶更名观音衲贵体黄桦弓桓孟寋鄂降神较可夹臾解鞍锦注鸠聚积小成大疾走先得郡税枯骨税冷笑敛殡茫无涯嘛呢堆谋无遗谞末胄凝朴女猫僻涂抢市七家茶秋孃欺玩奇玮穰岁烧汞耍钱无悖下唇侠辅骁悍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