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篱笆。 唐 元稹 《赛神》诗:“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宋 苏轼 《吊徐德占》诗:“从来觅栋梁,未省傍篱藩。” 明 钱秉镫 《田园杂诗》:“腰斧伐荆棘,用以卫篱藩。” 郭沫若 《战声集·谢“园地”》:“为这些娇小的无知者为什么一定要筑起篱藩?”
(2).引申为防卫。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逃帅纷纷污节鉞,列城荡荡抉篱藩。”
“篱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í fān,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本义
指用竹、木等材料编成的篱笆或栅栏,用于围护庭院或庄园。例如:
引申义
由篱笆的防护功能引申为防卫、界限或限制,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束缚。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2、3)。
《篱藩》是一个汉字词,由“篱”和“藩”两个字组成。这个词意指一种用于围护田地的栅栏或屏障。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用于保护庄稼免受野兽和其他外来威胁的侵害。
“篱”字由“竹”字旁和“里”字组成。“竹”字旁是它的偏旁部首,表示与竹相关的事物。“里”字是它的主体部分,表示篱笆的形状。整个字的笔画数为16画。
“藩”字由“艹”和“番”两部分组成。其中,“艹”是表示植物的草字头,“番”则是表示国籍或地域的字义。整个字的笔画数为18画。
繁体字“籬墻”可以视为《篱藩》的传统写法。其中,“籬”字和“篱”字意思相同,是用竹子搭建的栅栏,“墻”字表示围墙或栅栏。这两个字的字形比简化字更为繁复。
例句1: 农民用篱藩来防止家畜进入田地。
例句2: 在古代,篱藩是一种保护庄稼的重要设施。
造句: 我们在花园里建了一道美丽的篱藩,用来装饰和保护花草。
组词: 田篱、篱笆、围篱、篱墙、故里。
近义词: 栅栏、围栏、围墙。
反义词: 开放、敞开、无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