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锁禁闭。《新唐书·刑法志》:“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他家父母知道,拿回家去痛打一顿,锁禁在书房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若流徙等犯,彼原係活罪,候详允发遣,止宜锁禁外监。”
“锁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关押、监禁,指通过锁闭门窗或其他方式限制人的自由。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锁禁指将人关押在特定场所(如监狱、书房等),并用锁具限制其行动自由。例如《新唐书·刑法志》提到对死囚“锁禁之”,《二刻拍案惊奇》中也有“锁禁在书房中”的情节。
历史用法
在古代法律和文学中,锁禁常用于描述对犯人或特定人物的监禁措施。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既可用于实际监禁场景(如监狱管理),也可比喻性地描述受限制的状态(如思想或行动受限)。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囚禁、禁锢,反义词则有释放、解脱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权威词典网站(如沪江词典、查字典等)的详细记录。
《锁禁》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将某人或某物固定住,使其无法移动或无法自由活动的行为。通常是通过使用锁具或其他装置来实现。这个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锁禁》的部首是“钅”和“斤”,其中“钅”是指金属,表示与金属相关。而“斤”表示斧头,表示与刑罚、镣铐、拘束等相关。该词的总共11个笔画。
《锁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以锁禁方城,分田地。”
在繁体汉字中,该词的写法为「鎖禁」。
在古代,锁禁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比如,在《玉篇》中,《锁禁》的写法为「鎖拘」,《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關鎖」。当时的写法可能随着朝代和语言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1. 他用一把大锁将门锁禁起来,防止任何人进入。
2. 这个囚犯被锁禁在铁笼里,无法逃脱。
锁具、禁锢、击锁、解禁、束缚
近义词:拘禁、囚禁、束缚、限制
反义词:释放、解放、开放、解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