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进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郑玄 注:“肃,进也。进客,谓道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忽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书。”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迤邐入寺门,肃客僧傴僂。” 许杰 《吉顺》:“黄犬如同代他主人肃客一般,发狂似的迎了出来。”
“肃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和文献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解释
指招待客人时需保持庄重、恭敬的态度,体现礼仪规范。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提醒人们以礼待客,不可随意敷衍。例如在正式场合或家庭待客时,需言行得体、态度端正。
文化起源
源于古代礼仪文化,虽无明确典故,但与儒家“尊客敬宾”的传统密切相关。
古籍定义
指“迎进客人”的具体动作,出自《礼记·曲礼上》:“主人肃客而入。”郑玄注:“肃,进也”,即引导客人进入。
文学应用
如宋代陈鹄《耆旧续闻》中“公厅肃客”,指正式场合迎接宾客;现代许杰《吉顺》中“黄犬……肃客一般”,借动物行为拟人化描述迎客场景。
如需更多例证或古籍原文,可参考《礼记》或相关文学注释。
《肃客》是一个中文词语,其意思是对待来访者或客人时保持严肃、庄重的态度和行为,即对待客人时要以诚恳和谦逊的态度,且不得有轻慢的举止。
《肃客》这个词由部首组成,部首是肉,部首的笔画是六画,整个汉字《肃客》共有11画。
《肃客》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篇》中,其中说:“肃敬人则国肃,安敬人则国安。”意思是通过对待客人的态度,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安定和庄重。
《肃客》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肅客」。
古时候,《肃客》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变化,早期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1. 接待来访者时,我们必须以肃客的态度和礼貌来对待他们。
2. 在宴会上,主人家对客人要以肃客为先,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肃浚、肃静、肃立、肃亲、肃革、肃穆、肃然、肃杀
谦逊、庄重、恭敬、严肃、恭谨
轻浮、欢迎、随便、随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