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树薯的意思、树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树薯的解释

[cassava] 木薯的别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树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又称木薯、南洋薯,是一种广泛栽培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分述如下:

一、核心释义

树薯为大戟科木薯属多年生灌木,其块状根富含淀粉,是重要的食用及工业原料作物。汉语中亦称“木薯”“树葛”,《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一种热带植物,根含淀粉,可食用或制淀粉”。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特性

    树高1-3米,茎具节,叶掌状分裂,块根呈圆柱形,表皮褐色,肉质白色。块根为主要食用部分,需经加工去除毒性(含氰苷类物质)。

  2. 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原产南美洲,现全球热带地区普遍栽培”。

三、用途与价值

  1. 食用功能

    块根可加工成木薯粉(Tapioca),用于制作珍珠奶茶、糕点及传统食品(如西米)。《中华本草》指出其“经浸泡、蒸煮后毒性降低,可作主食补充”。

  2. 工业应用

    木薯淀粉是造纸、纺织及生物燃料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年产量超3亿吨,为第六大粮食作物。

  3. 药用价值

    中医文献载其叶可外用消肿解毒,根皮入药治跌打损伤(需专业炮制)。

四、文化背景

树薯于19世纪传入中国,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成为饥荒时期的“救命粮”。据《热带作物栽培学》记载,“闽粤农民称其为‘树番薯’,与甘薯并列为旱作主粮”。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4卷. 科学出版社, 199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 FAO Statistical Yearbook 202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5.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热带作物栽培学》. 农业出版社, 1980.

网络扩展解释

树薯是木薯的别称,属于大戟科木薯属植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属性与形态特征
树薯为落叶灌木或亚灌木,茎直立且含髓,易折断,分枝呈三叉状。叶片掌状分裂,花为圆锥花序,果实为球状蒴果,地下块根肉质,呈圆柱形或圆筒状,含高量淀粉。

2. 别名与原产地
其别称包括木番薯、南洋薯、树薯等。原产于巴西,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及中国广东、广西等地。

3. 用途与经济价值

4. 毒性及注意事项
树薯含氰化物,生食有毒。需通过浸泡、蒸煮等处理去除毒素,未经处理食用可能导致中毒甚至致命。

总结
树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兼具粮食和工业原料价值,但需注意其毒性处理。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种植分布或具体加工方法,可参考来源中的农业或食品加工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待兴百弓柏树台贬落呈告摛锦呆呆戴发含齿第二世界嘀哩咕噜短调端相封还付诸一笑根方差钩喙鼓排海况旱涝隳放灰哑会饮虎视眈眈讲唱文学僭诈坚执骄猛兢慎金砖积篇刻疵亏误老实话峦壑马价珠密庸泥涅女生外向披林撷秀颇为迁代其程杀胚申变深文巧诋尸官石盏殊称讼怨绹绞团坐涡口狎逼遐瞰暇刻香洁乡末霄旰小史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