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 唐玄宗 。《唐会要·节日》:“ 开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张説 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 天宝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萧炤 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按, 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歌吹千秋节,楼臺八月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明皇 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
(2).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礼志七》:“ 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参见“ 千秋令节 ”。
(3).词牌名。即“千秋岁”。
千秋节是中国古代与帝王诞辰相关的节日,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起源与定义
千秋节始于唐玄宗时期,最初专指皇帝的诞辰。开元十七年(729年),百官将玄宗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寓意“千秋万代”的祝福。后扩展至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也可称“千秋节”。
历史演变
庆祝活动
包括百官朝贺、民间娱乐(如舞马、百戏)、铸镜铭文(如“千秋”字样铜镜)等,兼具政治仪式与民俗色彩。
文化意义
该节日强化了皇权神圣性,同时促进了节俗与文学的交融。例如,词牌名《千秋岁》即源于此节。
注:部分资料提到千秋节与中秋节存在文化关联,但学界对此尚有争议。如需完整考据,可参考《唐会要》《新唐书》等史料来源。
千秋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千秋万代的节日,指的是庆祝长久而繁荣的节日。
千秋节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千(qīān)的部首是十,笔画数为3;秋(qiū)的部首是禾,笔画数为9。
千秋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天运》:“杀虎御霸,合千秋之业。”后来,这个词逐渐成为指代长久而繁荣的节日的词语。
千秋节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和简体中文一致。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千秋节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每年的国庆节都是千秋节,人们欢聚一堂,庆祝国家的繁荣。
2. 千秋节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象征,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词:
1. 千秋万代
2. 千秋万古
3. 千秋万载
4. 千秋万世
近义词:
1. 永久节
2. 长久庆典
3. 万世盛典
反义词:
1. 短暂节日
2. 临时庆典
3. 瞬间盛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