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量的意思、硕量的详细解释
硕量的解释
大度。 晋 孙绰 《太宰郗鉴碑》:“至德硕量,天实挺之。”《晋书·孝愍帝纪论》:“ 晋 高祖宣皇帝 以雄才硕量,应时而仕。”
词语分解
- 硕的解释 硕 (碩) ò 〔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硕 (碩) í 古同“石”,形容坚固。 笔画
- 量的解释 量 á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质 量
专业解析
"硕量"是一个较为书面化且略显古雅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气度、胸怀或德行。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义拆分和典籍用例中解析:
-
字义解析与核心含义
- 硕: 本义指头大,引申为“大”、“广”、“坚固”、“深远” 之意。常用来形容事物规模宏大或人的品德高尚、学问深厚(如“硕德”、“硕学”)。
- 量: 本义指测量器具,引申为“容量”、“器量”、“气度”、“胸怀”(如“雅量”、“海量”)。
- 硕量: 因此,“硕量”合起来意指“宏大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深远的器量”。它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能容人容事,气度恢弘不凡,非一般小器量可比。
-
典籍佐证与用法
虽然“硕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籍文献中能找到其用例,印证其含义:
- 形容气度恢弘: 如古籍中可能描述某位贤者或重臣具有“硕量”,意指其能包容不同意见,处理大事时从容不迫,气度非凡。例如(需查证具体古籍,此处为示意):“公(指某人)有硕量,临大事而不惑,处众议而能容。” (来源:需依据可靠古籍文献,如《二十四史》、历代文集等)。
- 与德行并称: “硕量”常与“硕德”等词并用或对应,强调内在品德与外在气度的统一。如:“非硕德硕量,不足以当此重任。” (来源:需依据可靠古籍文献)。
-
近义词辨析
- 雅量: 侧重于形容人风度优雅,有容人之量,尤其在受到冒犯或批评时能保持从容大度。与“硕量”在“宽容”上有重叠,但“硕量”更强调“宏大”的规模感。
- 海量: 字面指像海一样的容量,常引申为酒量大或气量大。“硕量”在形容气量大时与之接近,但“硕量”更书面、更古雅,且更侧重气度的“恢弘深远”而非单纯的“容量大”。
- 宏量: 与“硕量”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使用,都指宏大的气度。
“硕量”是一个赞誉人物内在修养和气度的词汇,特指宏大、宽广、深远的胸怀与气度。它描绘的是一种能包容万物、处变不惊、格局宏大的精神境界,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理想人格的称颂之中。其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追求典雅表达的现代书面语中。
参考来源说明: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对“硕”、“量”及类似复合词(如“硕德”、“雅量”)的释义进行综合推导和界定。
- 典籍用例需参考经过校勘整理的古籍文献,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四史》、重要历史人物文集等。具体出处需在相关古籍数据库或纸质书中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硕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硕量”指大度、器量宽宏,形容人的胸襟开阔、气度非凡。
- “硕”:本义为“大”,引申为学识渊博、德行深厚(如“硕学”“硕德”)。
- “量”:指气量、度量,强调容人的胸怀。
2. 古籍用例
- 《晋书·孝愍帝纪论》中提到晋高祖宣皇帝“雄才硕量,应运而仕”,赞其兼具才能与气度。
- 晋代孙绰在《太宰郗鉴碑》中用“至德硕量”形容郗鉴德行崇高、胸怀宽广。
3. 发音与结构
- 拼音:shuò liàng(“硕”读第四声,“量”读第四声)。
- 结构:形容词性短语,多作定语或谓语,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贤者。
4.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义色彩。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晋书》《文选》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岸岸谙乎报呈罢职弁兵博大精深常宪陈力列赤鸡充耳村农存心粗缞斩邓缌对虾敦慤鹅笙峯脚扶头卯酒根苑功夫片刮剌鹳鹊故法候伺婚外恋涧阿集灵台进升开河恳请老佛爷冒践名不虚立鸣盗秘史鸟散盘绕乾方憩歇曲允烧春社交设款生龙脑声名狼籍申衍食加收捡衰微舜日尧年庶庶松绑韬戈偃武通悟威屑香萁乡人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