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水”。1.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此八物同出於一树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后因以“沉水”借指沉香。 唐 罗隐 《香》诗:“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煖玉楼春。” 宋 李清照 《菩萨蛮》词:“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
(2).没入水中。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芳饵沉水,轻缴弋飞。” 晋 左思 《魏都赋》:“ 琴高 沉水而不濡,时乘赤鲤而周旋。” ********* 《茑萝行》:“说你与小孩是我的脚镣,我大约要为你们的缘故沉水而死的。”
“沈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区别,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指人或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失去浮出水面的可能。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如三国曹植《七启》中的“芳饵沉水”,以及现代作家郁达夫《茑萝行》中的描述。
作为成语使用时,“沈水”比喻事物失败或人深陷困境无法自拔。例如:“公司经营不善,最终沈水倒闭。” 常用于描述无法挽回的局面。
源于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特指沉香木中密度高、能沉入水中的部分,称为“沉水香”。例如宋代李清照词中“沉水卧时烧”,即指焚烧沉香。
其他补充:部分资料提到“沈水”为河流古称(如浑河、青岗河别称),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较低。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含义。
沈水(shěn shuǐ)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氵和冘,共有13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繁体字中,沈水的写法为沈水。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沈水的古汉字写法为「瀋水」,其中的「瀋」字是由「氵」和「寔」(shí)组成的。在古代,瀋水也被用来代表悲伤和忧愁的情绪。
以下是一些关于沈水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和沈水相关的组词:
沈水的近义词是「沉水」,反义词是「浮水」。
阿奴暗香疏影媪神白衣苍狗鞭辟呈禀呈生冲打充好辞情丛伙丛莽登山屐琱琭额定转速伏抱敷衍了事彀弽黄瓜花农护阵建交角立教养所旌车惊翔卷帘格聚族而居渴而穿井冷门礼拜天立柱雒诵路鞉买卖免选南柯梦泼墨仙人图峭壑卿署全称散光撒诈捣虚圣果眚目神龛子折上巾识俊手鼓四维空间探寻讨嚣跳峦统揽通俗易懂推崇备至卫卒下场头像主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