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觞的意思、飞觞的详细解释
飞觞的解释
(1).举杯或行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行觴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唐 刘宪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觴夜不疲。” 宋 张孝祥 《定风波》词:“见説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觴。”
(2).指传杯行酒令。《镜花缘》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飞觴: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
词语分解
- 飞的解释 飞 (飛) ē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
- 觞的解释 觞 (觴) ā 古代酒器:举觞称贺。觞酌。 欢饮,进酒:觞饮。觞咏(饮酒赋诗)。 笔画数:; 部首: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飞觞”是古代汉语中与饮酒文化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举杯畅饮
指快速传递酒杯或举杯痛饮的场景,常用于形容宴饮的欢快氛围。例如:
- 晋代左思《吴都赋》中“里讌巷饮,飞觞举白”,刘良注释“行觞疾如飞也”。
- 唐代刘宪诗“度曲飞觞夜不疲”,宋代张孝祥词“玉人扶坐劝飞觞”均描绘了宴饮场景。
-
行酒令活动
特指古代酒宴中传杯行令的习俗,参与者需按规则接令。如《镜花缘》描述“用本字飞觞: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
二、文化延伸
- 器物关联
“羽觞”是古代椭圆形带双耳的酒杯,因形似鸟翼得名,常见于战国至汉代,用于盛酒或罚酒。
- 酒令规则
部分酒令需以特定字(如花草名)为引,接令者需按音韵规则续接,形成雅趣的文字游戏。
三、文学意象
“飞觞”在诗词中多象征宴饮之乐或文人雅集,如“飞觞走斝”等成语,体现古代社交与文化的交融。
如需进一步了解酒令规则或器物形制,可查阅《镜花缘》或考古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飞觞(fēi shāng)一词的意思是指酒杯飞溅或酒液溅出来的情景。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飞(飞字部首)和觞(酉字部首),部首分别表示飞翔和酒器。飞觞的笔画数分别为四画和十一画。这个词来源于《楚辞》中的《招魂》,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楚国的文化背景。
飞觞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飛觴」。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觞的写法曾经有所变化,比如在《说文解字》中写作「觴」,还有一种旧时的标准写法是「觞」,这两种写法都是描述同一种含义的词语。
以下是一个关于飞觞的例句:飞觞落日,愁肠百结。
与飞觞相关的组词有觞诗、觞台、觞宴等。近义词可以是杯盏、寿筵,而反义词可以是禁酒、戒酒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